第A01版:
    

卫华集团的“轻”与“重”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军旗

有着34年历史的卫华集团,与它身处的城市长垣市一起,越来越年轻了。

减重25%、降高30%、降耗20%、降噪20分贝,冲击力减少90%……一系列“降”字,是卫华集团全球首创“新中式”起重机展示出的新姿态。

起重机号称“钢铁巨无霸”,耸立在港口码头、工厂车间、工程一线,一般都重达成百上万吨。“为建设者的安全考虑,响应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传统起重机的制造必须进行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卫华集团董事长韩红安说。

产品重量能够大幅降低,源于卫华集团始终充分重创新、重人才、重投入。

在卫华集团,从国字号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测试中心,到重量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有多达29个。该集团员工有7200多人,科研团队就有1000多人,领头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

每一个在外人看来极细小的技术革新,背后都蕴藏着大批技术人员的智慧。重达300吨以上的起重机,作业过程中摇臂大幅晃动,操作人员该会有怎样的心惊?卫华集团自主研发的防摇摆精确自动定位控制技术,早已结束了这种晃动——摇摆幅度降低95%以上,控制精度达2毫米,为世界首创,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那已经是第一代产品了,我们的第二代产品已经做到了精度达1毫米,目前,我们正在研发第三代起重机,摆臂的控制精度更小,摆动即刻停止时间可以缩短到1秒甚至忽略不计。”韩红安自豪地说。

科技团队实力雄厚,管理团队也十分高端。从卫华集团到卫华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高管人员多来自南京、长沙、武汉等一线城市。辞掉央企重要岗位的俞有飞成为卫华人已近20年,新引入的集团总裁李国强来自长沙,曾主导过3家上市公司。

在卫华集团,普通工人也有展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夏维新,单梁一班焊工,入职卫华集团17年,在劳动中淬炼成长,在焊花弧光中传承匠心,只要是经他手的产品,质量合格率高达99%。他还破解了300T游艇搬运机等多个首台套产品的制作难题。作为班组技术骨干,他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正是有了越来越多的“夏维新”,在卫华智能产业园里,只见机器人“挥舞”手臂,操作工人却很少见到。“我们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焊接工艺,过去需要50个人干的活,现在只需要10个人,甚至不需要人工操作。”卫华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常务副总裁谢保华说。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任一地区,只要是有网络信号的地方,只要机器出现故障,卫华集团大数据中心就能及时报警,发出故障信号,实现起重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该大数据中心累计接入的各类设备,覆盖国内29个省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用户涉及机械机电、石油化工等13个行业121家企业单位。

全国工业小类多达666个,今天的卫华集团已服务保障665个。在起重机全行业发明专利中,51.7%来自卫华集团。它第一个编制“起重机指数”,成为反映工业制造业经营情况的“晴雨表”。在起重机行业,卫华集团还是全球第一家实施5G技术的企业,他们新研制的“新中式”起重机,面世不到一年,已销售5000余台套。

在全市1500多家“规上”企业中,卫华集团是3家主营业务收入破百亿元的企业之一。2021年,卫华集团以148亿元的收入名列河南百强企业榜单。追求创新、渴求人才,卫华集团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占全年销售收入4%以上。

在长垣市,卫华集团还有“一重”,那就是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回报国家,回馈社会,我将把个人财富的1/3捐赠给长垣市的教育事业,让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当媒体记者问及韩红安的具体想法时,这位少年时穿过打补丁衣服、年轻时因为工作在身上留下127个伤疤的企业家立即纠正:这不是想法,是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