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旦的第二天,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28岁的中医薛珂,从手机上收到一段视频。视频显示,5个月前的准植物人C先生,在家人的搀扶下可以行走了。
看到视频后,利用假期在家乡原阳县原武镇义诊的薛珂兴奋不已。C先生当初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又在他的脑海中呈现出来。
中医药博大精深
C先生是一位脑出血患者,后又出现脑梗、脑积水等并发症。在某县医院对症治疗,为患者实施了开颅减压、脑组织切除1/4等手术。患者的命保住了,却接近了植物人状态。医院感觉再用西药治疗意义不大,便推荐患者家属找中医试试。
机缘巧合,患者的家属找到了薛珂。
薛珂认真查阅了资料,运用导师的“活血化瘀生新”辨证施治理论,为患者制订了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沟通,向患者家属讲明,对这种“中风(闭症)”的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护理难度大,还需要家属积极配合。
家属态度很积极,这让薛珂信心倍增。从此,他开启了对患者五个月的中药治疗及指导治疗征程。
薛珂开始使用一种名贵中成药,通过鼻饲给药20天,接着又通过补肾填髓开窍醒神等中药配合针灸联合疗法,尽心尽力为患者诊治。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好消息接踵而来:C先生醒了、会动了、能拔管吃饭了、站起来了。进入2022年之初,在家人的搀扶下会走了。
日前,薛珂告诉笔者,并不是每个准植物人都能苏醒过来,但“活血化瘀生新”理论的确能指导有适应症的“中风(闭症)”患者,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重新苏醒。
爱中医志向远大
薛珂对中医的热爱,源于其外祖母当年饱受癌症的折磨,他却束手无策,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60多岁的老人去世。痛定思痛,他下定决心学习中医,解除更多人的病痛。
高考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硕士就读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中医内科学专硕研究生,师从多位全国名中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对眩晕、胸痹、心悸、失眠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脾胃病、消渴、甲状腺增生、乳腺增生、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的治疗,也颇有研究。
在大学就加入党组织的薛珂,牢记初心使命,经常利用假期为父老乡亲义诊。
2021年8月,他被招聘到市一院后,不仅把义诊的习惯坚持下来(每个双休日都要回到老家义诊),而且在盛夏自费制作“三伏贴”,免费为村民“冬病夏治”。
每周回家前,他还会从市一院替老乡们买些药带回去,因为他知道大医院的药品比当地便宜。
心系家乡、心系社会,薛珂做到了知行合一。
去年7月,新乡市区遭受洪涝灾害,他带着弟弟购买100人份的午餐,租车从原阳县老家赶到彩虹桥慰问抗洪救灾勇士;去年8月,他办理入职的第二天,就投入到我市为防止疫情在平原体育中心成立的火眼实验室,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中西医结合为大
腹有诗书气自华。薛珂硕士在读期间参与国家自然项目两项,并有幸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进行学习交流;参与国家“十三五”重大课题“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治疗失眠(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项目,主要负责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心的具体工作。
在校及工作期间,薛珂作为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国家级期刊2篇,作为第二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科技核心期刊1篇,作为编委参与编写专著1部。
学以致用,积极探索,与人为善,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薛珂的一贯作风。
薛珂常说:“市一院为我们中医创造了这么好的工作环境,我不朝乾夕惕地工作,怎么能对得起各位领导、前辈和同事?”
中药煎煮烦琐复杂,他就耐心为患者讲解;患者年龄大不会用手机充值交挂号费,他就一步步手把手教。
尊老敬老,薛珂有深深的情,更有积极配合西医的行动。
一位年过九旬的老革命孟老,去年11月5日因患泡疹住进市一院全科医学科。经过全科医学科李医生的治疗,11月22日患者得到痊愈。11月23日,患者又因感冒引起肺部感染出现咳嗽,后又出现尿血、低烧不退;再用头孢拉定等几种西药治疗后,患者出现了抗药现象。
薛珂应邀于去年12月14日参与会诊,为患者开药3服,第二天早上患者低烧减退,后又反复,低烧在36.8度~37.5度之间。用中药期间,李医生为患者雾化喷喉;用氯化钾(促进肠胃蠕动)、糜蛋白酶(祛痰),输18种氨基酸液体,补充营养。薛珂于去年12月17日又开了3服中药。去年12月20日,患者的低烧开始稳定在36.2度~37度,呈现正常状态,随后出院回家。
患者家属称:“市一院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真是救了老爷子的一条命啊!现在老爷子一顿还能吃15个饺子。”
1月11日上午,笔者来到市一院中医馆二楼第四诊室采访了薛珂。在采访的两个多小时里,看到除了社会上的患者外,还有该院的几个工作人员来找薛珂把脉开药。
苏轼有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薛珂的“珂”,到底“成色”如何,社会和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职工,将在悠悠岁月中得出各自的答案。
(刘萍 慧霞 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