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晚上8时,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手术室像往常一样忙碌,值班麻醉医生、主治医师韩威利,住院医师姚帅多,刚刚忙完白天的择期手术和5台急诊手术,普通外科又送来一张急诊手术单。手术单显示,患者术前诊断肠梗阻合并消化道穿孔,拟行剖腹探查术。值班麻醉医生迅速查阅病历了解病人情况,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患者3年前曾因扩张性心肌病行心脏移植术,目前肾功能不全。
已经做心脏麻醉10年、今年刚从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学习回来的麻醉医生韩威利,从来没有遇到过心脏移植术后的患者做非脏手术,并且是急诊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浏览完病历和主要辅助检查,韩威利迅速跑去病房访视患者做精细化麻醉前评估。患者为该院退休职工,精神状态差,表情痛苦,心功能Ⅱ-Ⅲ级,平时规律服用抗排斥药和心脏辅助用药,活动量一般。
由于是急腹症患者,病情不允许拖延,同时面对患者的坚决意愿和高度信任,韩威利评估后认为该患者不是麻醉禁忌,可以手术,但是麻醉风险特别高。充分告知家属风险后,家属表示理解风险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回手术室的路上,韩威利拨通了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李明勇的电话,向李明勇详细汇报了该患者的情况。李明勇是我市著名的心脏麻醉专家,擅长心脏手术麻醉和急危重症病人的麻醉管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明勇了解患者情况后指示要迅速手术,尽快解除患者感染性休克状态,保护患者脆弱的心功能、肾功能,同时给出术中麻醉管理要点:移植心脏去神经支配,平时心率100次分,术中如果心率慢了,阿托品类药物没有效果,要备好多巴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此类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有很多副作用,对麻醉的耐受也降低,麻醉前给200mg的氢化可的松冲击,术中要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BIS监测)、充分控制应激反应,不随外科的操作有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波动,尽量少用经过肝肾代谢的药物;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调整血管张力,根据中心静脉压精细化液体管理,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内环境,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稳定;把病人当作潜在的冠心病患者对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会破坏血管内皮,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跟外科医生沟通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围术期控制好温度,低体温会引起许多并发症。
有了李明勇的“葵花宝典”,韩威利和姚帅多迅速投入到术前准备工作中,准备麻醉药品、血管活性药、强心药、有创测压、中心静脉测压、麻醉深度监测、麻醉机监护仪等,晚饭也没有吃。
手术由普通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徐兵主刀,主任医师李风臣、主治医师李伟杰、主治医师郭鹏威参与,手术室护士李智炎、王冰梅娴熟配合。手术历时90分钟结束,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为了不耽误患者每天早上吃抗排异药物,同时减少麻醉药物对患者心功能、肾功能的影响,手术快结束时,韩威利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患者在手术室尽快苏醒、拔管送回普通病房。逐渐减浅麻醉后,患者自主呼吸和意识慢慢恢复,拔管过程顺利。
由于外科病房无持续监测血压装置,韩威利跟主管医生沟通后,决定把患者送回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术后1小时随访生命体征平稳,术后8小时随访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0小时安全返回普通病房。
本例患者的麻醉过程赢得了外科医生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充分印证了医学界流传已久的一句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据统计,该例手术为市中心医院第一例心脏移植术后行非脏手术的病例,该例手术的成功实施说明了市中心医院东院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在心脏麻醉和急危重症病人的麻醉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市中心医院东院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在李明勇的带领下,组成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充满活力、能胜任各种手术需求的麻醉医护团队。他们谨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学誓言,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保障各种手术的顺利开展。
(威利)
——市中心医院东院区为换“心”患者非脏手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