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
      

老旧小区改造以“新”换“心”

□本报记者 李超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我市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要求,不仅注重基础设施的提升,更注重文化品质的重塑,让面貌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展现出十足的个性。

12月14日,记者走进红旗区东街街道三水屿512号院,看到该居民小区升级改造后,全面提升了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使三水屿成为卫河南岸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水屿因位于卫河、人民胜利渠、饮马口斜沟交汇处而得名。小区建于1993年,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有4栋楼共12个单元,常住居民约400人。建成之始,居民因三水屿庭院地理位置好,周边环境好而自豪。但目前,庭院成了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大不如前,许多问题较为突出。

“住的时间比较长了,楼房各方面都比较破旧,另外还有一些私搭乱建的现象。”三水屿庭院党支部议事会负责人田群英说。

今年75岁的吴清华老人是三水屿党支部议事会成员,在三水屿居住了29年,对小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原本拗不过子女的劝阻,打算搬离三水屿,但今年三水屿经过提升改造之后,小区变得和谐、美丽,坚定了老人不搬家的决心。

为有效用好国家资金,改造项目一开始,东街街道坚持文明城市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同谋划、同推进,拿出“绣花”功夫来建设管理老城区,力争让老城区有颜值、有品位、有气质。东街街道率先成立了党支部和议事会,凝心聚力,统一思想,带领居民代表一起商议设计规划、一起拆违建、一起监督工程质量。

三水屿居住的以老年人为主,他们最大的心愿是在庭院改造时可以留住记忆。为此,设计者想方设法,设计出了许多留住记忆的元素,能够让来到三水屿的人了解庭院名字的由来和最初的样子。

这些留住记忆元素在文化墙、墙体浮绘、议事角上呈现,不仅美化环境,更是让三水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居民还构思出了一条沿河文化长廊,既可以满足老人沿河散步的需求,又能在一幅幅展现新乡过去的画作中回忆往昔。

庭院旧貌变,居民乐开颜。三水屿的改变,是我市众多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的缩影,在不断以“新”换“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