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
      

双向衔接减坡度 联合教研促发展

本报讯 为更好地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多方位的有效衔接,日前,红旗区和平路小学和红旗区区直幼儿园开展了数学专项联合教研活动。红旗区区直幼儿园主任任伟丽、解婧以及5名教师到和平路小学观摩了一年级教师尚雪冰的数学课《认识钟表》。和平路小学副校长李金芳以及一年级数学组全体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堂上,孩子们动手动脑,在一次次的认钟、拨钟操作中,师生热情互动,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学习钟表知识,充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课后,大家对本节课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幼儿园的教师这样评价:“这节课结构设置富有层次,一环扣一环,孩子们通过认识钟面的组成、认读整时、记录整时和相应的练习,能够比较有条理地掌握钟表知识。”还有教师表示:“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我们会引导孩子认识钟表,但更多的是让孩子了解钟面结构,认读简单的整时,还没有涉及认读时间的一般方法。幼儿园在教学时更倾向于生活用语,把整时叫做‘几点整’,而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用语规范简练,引导大家使用‘几时’来表达,这也是幼儿园和小学在讲授这节课时的不同之处。”

交流中,双方老师提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讨论解决方法。比如,在一年级新生学习书写0~9的数字时,总有孩子将数字左右结构写反,令人哭笑不得。老师们针对是否需要在幼儿园就让孩子学习书写,或者达到怎样的技能储备能实现孩子的平稳过渡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幼儿园时期可以适当地让孩子通过练习掌握数字结构和笔顺,练习小手肌肉握笔的力量,小学课堂进一步规范书写习惯,实现幼小“无缝衔接”。

通过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为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架起了“纵深式”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老师们对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今后,和平路小学将继续深入学习《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园校合作,共同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雪冰 李祉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