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11月份,卫滨区人民路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以“‘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为主题,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优化作业设计,大胆进行“创意作业”创新研究与实践,改革作业形式和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一年级语文组遵循孩子的特点,以课堂为主阵地,突出幼小衔接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学好,以高效课堂保证教学质量;课后,结合教材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学有收获。
二年级语文组设计了“我爱写生字”“我的错字集”“每课一练”“我爱写话”等作业,深受学生喜爱。
三年级语文组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减量提质。老师整理课本上生字新词,以看拼音写词的形式呈现,一课一练。合理安排。各科教师把作业统一发到班级群中,语文作业根据其他学科布置情况,随时增减。
四年级语文组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此举既完成基本的课内训练,又引导学生课外海量阅读,展开多元知识的储备,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双减”政策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
五年级语文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词语重辨析和听写,轻抄写,提高识字和写字能力;读好书,办好读书卡,提高阅读能力;写好循环日记,四周轮一次,互相学习,提高写作能力;每月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年级语文组针对六年级学生特点,向高效课堂要质量,从三个角度对作业进行了设计。通过优质作业设计,保证减负又提质。
二
一年级作业的转变从“画数学”开始。画出对应数量的图案,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画图表示数的分与合;画图表示加法、减法等。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用美丽的图案表达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画数学”的过程中建立了数感,加深了认识。
二年级侧重实践性作业的尝试。用厘米和米作单位去测量物品;寻找发现生活中的角。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取经验,提升技能。
三年级、四年级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在完成操作性作业的同时记录数学日记或者创作数学小报,让孩子们从数学课堂走进生活,在探究、发现、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所以老师给孩子们设计了更为开放的作业形式。除了制作思维导图、实践性操作作业外,五年级还开展了“我是小老师”活动,让学生大胆走上讲台或录制讲题小视频,体验成功的快乐。
六年级绘制平面图等体验类作业,让孩子们学以致用,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三
三年级英语老师通过对小学英语特色作业的探索与研究,突破过去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一贯做法,设计分层、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特色作业形式主要有:字母手抄报、单元小报、手工制作等。老师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年级采取了“日常作业+提高作业”的模式。通过单元主题小报等形式多样的作业,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孩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对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年级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用书上的句型聊身边的话题,用所学句型录制英文视频等,把英语运用到生活中。
四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该校还要避免以下情况的发生:“减负”变“增负”,各种形式的作业增加学生作业时长;重形式轻内容,为了作业好看却让作业变得华而不实。
六年级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单元整合的角度出发,以生动形象的思维导图为依托,以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为目的来布置单元作业。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以制作单元知识报的形式交作业,善于朗读的学生以视频记录、视频网络日志等形式交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的表现欲。
该校通过不同学科“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的专题研讨,老师们达成了共识:在确保难度不超标、内容不超量的前提下,增加趣味性,设计探究性作业;作业题目的选择上要更加有效,作业量要严格把控;要处理好常规作业与特色作业的关系,分层布置、弹性要求。
该校“双减”背景下的学科作业设计,真正把“减负提质”落到实处,全面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孩子们在“双减”背景下,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走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于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