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南陈马“蝶变”
——乡村振兴背景下一个乱村的“治”“兴”之路

□本报记者 赵改荣

这是一个寻常的冬天,清晨的阳光把诗意般的祥和抖落在这个村庄上,抖落在每一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上。

“来村委会领福利了!”村口大喇叭里的声音清脆洪亮。

南陈马村,全村1700口人,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领到集体“分红”,这分喜悦仅仅是他们生活改变的一个缩影。

然而,你能想象得到吗?这座地处全国千强镇——辉县市孟庄镇腹地的村庄,此前一度是个“脏 、乱 、差、穷”的老大难村。

2017年冬天,因为一个人的到来,她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迎来华丽“蝶变”。

村后的巍巍太行与村前静默流淌的南水北调渠,共同挽起这片土地的过去和未来,见证着南陈马人民的忧患、奋斗与梦想。

上任半年破“四难”

那是4年前的事了。

2017年冬天的中原大地,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在春节渐近的脚步声中,节日喜庆的气氛在村里蔓延。然而,南陈马人的喜悦因一场停水事件戛然而止,全村人的吃喝拉撒瞬间成了一个大问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愈演愈烈,村里的主要干部无奈辞职,村“两委”工作陷入瘫痪。

就在这样的关口,辉县市委组织部请来已退居二线的乡科级干部王政仁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这对于做过食管癌手术身体仍在康复中的王政仁来说,尽管有无数个不愿回去的理由,但面对群众的期盼、组织的重托,他还是顶着各种不解与质疑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老家,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拼搏……

腊月二十七是王政仁上任的第一天,再有3天就要过年了,可是村里水厂停水、供电所断电、施工队催要工程款、群众要占地补偿款……集体没有一分钱,内忧外困,不少群众都替他犯了难:退二线了,自己身体又不好,为啥非要来接这个烂摊子呢?

在当天晚上召开的部分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上,他面对父老乡亲说:有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没有退居二线的共产党员。只要大家伙儿齐心协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渡不过的难关。

为确保群众过好春节,他垫资1万元交了部分水费电费,又拿出2000元接通了村里主要街道上的路灯,大年三十下午,他带领村组干部打扫街道卫生。三天内的三件事,让南陈马的群众感到有了盼头。春节期间,他通过看望、拜年,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各类问题,决定从解决群众“饮水难、出行难、浇地难、用气难”这些问题入手,逐一进行破解。

冬日阳光正好。南陈马村口,满树紫红的月季在枝头绽放。向北望去,一条笔直的水泥路格外耀眼。

村民张珊说,就是这条普通的路,却是南陈马几代人的梦想。原来,这些年,贯穿该村南北的路一直未能打通,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怨声载道。顺利出行成了南陈马人最大的难。

眼看别的村蒸蒸日上,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上年纪的人找到王政仁,说:“政仁,你要是把这条路给修通了,咱村的人记你一辈子。”也有人劝他:“这路堵了几十年,矛盾多,集体又没钱,别去捅这个‘马蜂窝’……”

重重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党支部书记的肩上。王政仁是怀着改变南陈马面貌的坚定决心来上任的,在他看来,只要团结群众、一心为民,就算是有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能杀出一条“路”来。

人民需要,唯有迎难而上。2018年春节刚过,王政仁决定打通村里的中心路。一些村民识大体顾大局,纷纷拆除闲置的房屋、废弃的猪圈,有两户群众不愿拆,王政仁脸上挂着微笑,一次次上门做工作,“路是给大家伙走的,也是全村人的心愿,你们家的老房子多年不用,赶紧拆了,大家都念你家的好。如果不拆,他们都会对你有看法。两家人没啥说的了,同意拆除。

张珊回忆,那时,路基刚刚修通,路面还没硬化,喜悦早已飞满村。小轿车买进门,久违的邻里踏破门,孩童的笑声荡漾在整个村庄。谁能想到,这条路从动议修建到建成,仅用了1个多月时间。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南陈马群众彻底告别了“溜墙根儿”走路的历史。

跑项目、找资金,陪上级领导考察村里情况,去自来水公司登门道歉,投工投劳为村里打机井……群众口中的“吃水难、出行难、浇地难、用气难”,被这位54岁的村党支部书记一一破解。这些“难”也幻化为群众的心声:短短半年,俺南陈马“换了模样”,我们今后的生活更有盼头。

改革走上富民强村快车道

午后的阳光下,南陈马村南的绿色林带熠熠闪光。走进林间,点点金光在绿色的枝叶间跳跃。王政仁指着眼前的林子高兴地说:“这些林地都是国储林,我们在这里发展林下经济,每年可以增加收入10万元左右。”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那些年,南陈马村上访不断,多是因为集体资源被私人侵占,历史旧账造成矛盾纠纷,村子一度因乱变穷,集体收入每年仅几千元钱,成为工业强镇孟庄镇最穷的村。

在王政仁的眼中,又穷又乱的家乡,改革是唯一出路。2018年,我市农村五项重点改革启动,他积极申请南陈马村为全市改革试点。他召集村“两委”成员、村集体财产承包人开会,从群众怨气最大的集体财产承包改起。会上,大家唇枪舌剑,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都往外倒。经过多次开会,都毫无结果,事情陷入了胶着状态。

那夜,天空黑蒙蒙的,群星在云缝里闪烁。村子里静悄悄的,能听到鸟儿的鸣叫。王政仁睡不着,大半夜起来抽烟,一根接一根,妻子以为他的病又犯了。他说:“承包地合同的事,吵吵四五天了,今天无论如何得定下来。”

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决断力。那天的会,王政仁没等大家讨论,直接发声了:“配合改革的,过去的事儿(欠账)先不说,今后的事儿(继续承包)现在说;不配合的,以后的事儿(继续承包)先不说,以前的事儿(欠账)先说清!”想不到一声令下,事情解决了,大家竟然无一异议。

腾退一户多宅是改革中的“硬骨头”。村党支部委员范贞勤家一户多宅,在新社区新建了两层半的新房,村里的老宅他妻子也舍不得拆。“30多年前东拼西凑建起的老宅,现在要拆掉,媳妇想不通。”范贞勤动员亲友说服妻子,“老宅确实闲置无用,政策放在那,党员干部要带头。”最终,范贞勤家率先拆掉了老宅院,腾退了宅基地。

农村五项重点改革为南陈马村理清历史旧账、打破发展瓶颈带来机遇,也为村庄发展挤出空间。村里先后建起了辉县市首家村级标准化污水处理站及停车场、游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文化广场和文化舞台。

蝶变突围,关键在“变”。改革后的王政仁没有停步,紧抓“三变”改革机遇,2019年7月,成立了辉县市第一家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吸纳更多村民成为致富路上的“同行者”,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

在南陈马村农产品加工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他们加工的小米、面粉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王政仁告诉记者,这是利用腾退的空闲农房建起的农产品加工车间,实现了集体、房主、经营者、打工者四方受益。

去年,南陈马村集体经济收入接近50万元,这在经济发达的孟庄镇也许不算多,但对于一个过去年收入仅几千元的村来说,是很不容易的。王政仁说,村里计划投资400万元新上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目前手续已审批完毕,很快将进入实施阶段。

“追赶向前是我们的态度”

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庄,今年,王政仁又产生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创业计划:利用南陈马村先天的资源禀赋,重塑“豫北玩景第一村”盛名,发展文旅产业。

打造文旅产业,首先要借助村里的先天优势。历史上的南陈马村因“牧野大战”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风淳朴,加之村庄依山傍水,自古就是豫北地区旅游胜地,素有“豫北玩景第一村”的美誉。

当下,南陈马村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南水北调总干渠横贯村南全境,绿化带、国储林、小游园、大型综合游览采摘园竞相落地。村南180余年的“皂角王”古树虽历尽岁月沧桑,却愈发生机勃勃。村内的古寺、古楼、古碑、古井修缮一新,再现古风古韵。

“文化兴村与发展经济要并辔而行”是王政仁的兴村理念。这两年,村里先后建设了文化广场,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激发村民向上向善向好的内生动力。村里还特别建设了一座乡村记忆村史馆,存放党员群众自发捐赠的农耕文化器物,展现乡村历史风貌。南陈马村还结合本村村源文化和时代特征,研究制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魂、村训、村歌、村赋,引导村民珍惜幸福生活,开创美好未来。

南陈马村的巨变,吸引了不少在外的游子回乡投资兴业,范建国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的记忆中,老家是破旧的房子、泥泞的小路、脏乱差的环境……但现在的生活与城里没啥两样。南陈马村快速发展的激昂态势,让他产生了回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邻近的范屯村大学毕业生琚建华更是把自创的电商中心迁到南陈马村来发展。

夕阳西下,在不远处的南陈马村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喜气洋洋,村民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玩景文化艺术节进行彩排。

记者发现,这个时尚的村庄正紧跟潮流,准备开设视频直播,为村庄的文旅产业引流,深度挖掘农文旅这个富矿,带领村民一起走上共同致富路。

今年9月,南陈马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为梦想追赶向前是我们的态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奋力向前,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南陈马村绝不掉队。”王政仁信心满怀。

此刻,在这初冬的晚上,南陈马村的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伴随着音乐响起,人们扭起了秧歌、跳起了广场舞,欢声笑语越过村庄、飘向逶迤的太行群山……

短评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这样的带头人

4年前,王政仁听从组织召唤,离开县城,来到家乡,和群众同住一村、同饮一水,于困局中闯出一片天地,为乡亲们撑起了一方晴空。4年来,他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苦干实干巧干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如今,他依然奋战在一线,正带领南陈马村群众以只争朝夕、务实求进的精神状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现如今,广袤农村、偏远基层仍需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务实重干的人才。要想城乡前行肩并肩,需要更多像王政仁这样的基层干部、青年才俊前去建功立业,为新乡在中原更加出彩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