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玲
“第一次会议上,有些县(市、区)项目谋划不是很实,工作做得不是很扎实,通过汇报、点评后,倒逼各县(市、区)进一步压实了责任,明晰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举措。今天,我们召开第二次会议,听取市直部门汇报,集思广益,确保今年任务圆满收官,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12月5日,在市委市政府工作座谈会暨市委财经委第二次会议上,市委书记李卫东如是说。
11月28日,我市召开第一次会议后,又利用一整天的时间,专题听取市发改、科技、工信等14个市直部门工作汇报。听完每个部门的汇报,市委书记李卫东、市长魏建平和分管市领导逐一点评,言之谆谆,切中肯綮。“干什么?怎么干?”是市领导关注的重点。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现实,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我们必须决战决胜、强势开局,创新突破、实干争先。市委、市政府先后利用两天时间召集“一把手”开会,有用意、有深意。
“抓紧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好项目、大项目是牵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明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灾后恢复重建、郑新一体化、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新一重”、乡村振兴等国家、省重大战略,初步梳理全市2022年500万元以上项目约5000个,年度计划投资约3000亿元,确保发展有项目、工作有支撑。
工业项目、交通项目、水利项目、城建项目、农业项目、文旅项目、民生项目……当天的会议上,“项目”这个词高频出现,市领导对项目建设念兹在兹。
“要对标在全省‘进五争四’的目标,不断提高项目谋划包装的能力,切实做实做熟前期,让大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
“项目建设,慢不得、等不起!要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健全完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等推进机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往前推。”
……
听完市发改委的汇报,市领导纷纷支招、开出方子。“项目为王”的理念已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
“创新工作要在全市带个好头”
“你们要为全市市直部门带个好头。”在听完市科技局的汇报后,市委书记李卫东说。
从中央到省委,创新一直被摆在核心位置,以新为名的新乡,勇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一重担,在自创区建设、研发投入、高企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整体工作位于全省第三名。
“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是省委十大战略之首,这显然对科技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立足新乡基础,发挥新乡优势,整合创新资源,实现创新主体倍增和创新能级提升,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与国际国内大院大所战略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打通从研发到市场的通道,形成研发、转化、产业、上市再反哺研发的一个闭环。”
……
与会“智囊团”的金点子、新招数,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开启了一片新天地。
“让企业家更加有感”
尽管灾情和疫情叠加,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但我市工业战线仍然亮点频出。
来自市工信部门的汇报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向好的态势,生产指标趋于稳定,工业投资持续好转,尤其是市工信局争取的项目、资金均居全省前列,入选全国、全省质量标杆企业和全省首批产业研究院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
“要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坚定不移引导企业推进‘三大改造’,切实发挥‘双长制’作用,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集链成群,同时,要加强企业家培训,通过企业家素质的不断提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
“要利用大数据归集这个神器,用科技手段更精准地为企业提供服务,真正服务到点子上,为企业发展助好力!”
“要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结合作风纪律大整顿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让企业家切实有感!”
从早上8时30分到晚上7时30分,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等部门依次汇报,获良言、取真经,大家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以项目为锤,击鼓奋进正当时。会议结束,走出市行政办公大楼,天色已晚、寒意袭人。“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决战”,时不我待,惟有星夜兼程、快马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