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新乡记者站 张幸雯
今年7月底,我从台里来到记者站进行支援,站长对我说,等这次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结束后,站里要做一个系列短视频,名字就叫《那一夜》。我问站长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说,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很多人都经历了特殊而又难忘的一夜。站长首先给我讲了7月21日晚上发生在东孟河红旗区段的故事。
7月21日下午,东孟河红旗区上焦庄村段发生重大险情,洪水随时有漫堤淹没万亩粮田的危险,同时也会冲垮桥梁,这将对新乡高铁东站产生巨大威胁。汛情就是命令,红旗区小店镇青年党员迅速集结。
除了党员干部,附近村庄的妇女也冒雨上了前线。道路泥泞,很多人都是光脚负重前行。当天晚上,新乡市正在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强降雨,瓢泼大雨打得人难以睁开眼睛。但是,没有一人掉队,没有一人退缩,直到次日凌晨5点钟,堤岸除险加固成功。
这是红旗区党员干部的一夜。还是这一夜,新乡市妇幼保健院被大水围困,医护人员一边排水避险,一边紧急转移一名早产婴儿。
大雨中的夜晚,每一分钟都是刻骨难忘。那一夜,新乡县的防汛人员寸步没离共渠大堤,牧野区党员干部连夜转移群众,获嘉县脱险群众住在了公交车上。那一夜,凤泉区大块镇的党员干部,白天以这种姿态抗洪抢险,夜晚,他们就用这种睡姿告别黑夜。那一夜,在卫辉市翟阳线5公里的路面上,伴着灯光和星光,到处是挥汗如雨的人,到处是党旗飘扬。还有人带着孩子来到前线。
那一夜,牧野湖周边的群众,看着湖水不断上涨,很多人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装运沙袋保卫家园的他们就已经成千上万。是的,你没看错,这位大姐就是用裤子做成了沙袋。
7月24日的夜晚,是全新乡市民的不眠夜。1000多位志愿者在新中大道筑堤堵水,100多万市民在深夜里为新乡默默祈祷。当天下午,市区东部大水进城,市民志愿者和民间救援队员团结一心,誓死保卫新乡。
黑夜有多长,感恩就有多远。卫辉市前稻香村1500多名村民被洪水围困一夜,看到武警战士和驻地官兵,他们唯一的动作就是鞠躬感谢。
经历停水停电的漫长黑夜,牧野区王村镇周村的群众等来了希望。挥手求救和国旗挥舞,传递的都是对生命的渴望、对国家的致敬。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最感人的“一镜到底”。
又一个夜晚,大禹湖畔恢复供电的小区亮起了灯光,停诊6天的新医一附院光明重启,镇国塔再次有了历史的轮廓。为了这黑夜里的光明,也有人晕倒在灾后重建的现场。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却用它去寻找光明。我问站长,你印象中最难忘的是哪一夜?他说,是7月21日晚上。当他和同事从东孟河抢险现场回来后,室内停水停电,室外水深到胸,他们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睡了一夜。
灾难是用来见证的,痛苦是用来激励的,黑夜是用来告别的,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的每一个夜晚,给予牧野大地和新乡人民的,都是满满的大爱和重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