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双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盘点自己的诸般爱好,最大的爱好则莫过于读书了。
执书在手,是我最乐有的生活方式。
许是天性使然,自识字起,我便渐渐痴迷于那一个个方块字排列组合出的世界,且一直乐此不疲。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叶的农村,那年代的可读之物并不丰富。童年时,偶见谁家的墙壁上裱有报纸,便如获至宝,或站或蹲或侧着身子,连猜带蒙地读上半天,只是报纸的名称已经模糊;少年时,自己从小伙伴手中辗转借来长篇小说,连明彻夜、如饥似渴地阅读,那书名倒是记忆犹新:我们戴着《闪闪的红星》,迎接《铁道游击队》,去《野火春风斗古城》……
上大学时读的工科,在学好教科书、完成作业之余,仍就喜爱阅读林林总总的课外之书、业外之书。
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工程设计行业。八小时之内,脑海中充满着地形、高程、钢筋、混凝土、弯矩、剪力等等“刚硬”的概念、符号和数据,而业余读书更成为调节生活,怡情养心,恢复“弹性”的首选。
打开书,走进五彩缤纷的思想丛林,顿觉异香弥漫,并能在油墨的芬芳中感悟些什么。置身此时此地,能够体味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快慰。而当我与书中那些或伟大或平凡,或名垂青史或琐屑细微的人和事交融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使我重新认知生命应该拥有的种种深义。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所作的长篇小说,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出社会各阶层人物形象,人生的自尊和自强、拼搏与奋斗、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感动和振奋。《早晨从中午开始》正是《平凡的世界》背后的故事。它告诉人们,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而路遥感言:“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
阅读梁衡所著《大无大有周恩来》,时时感到荡气回肠。周总理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周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没有过多高深的技巧,只有平淡的、朴实的语言。但是,每一句都让人为之动容。它对亲情的讴歌,对生命的思索,对生与死的理解,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让人产生深刻的共鸣。
阅读《苏东坡传》,仿佛追随着奇人才子的脚步,和他一起走遍大半个中国,为这片土地上的农民疾呼。他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朝代的忠臣,老百姓的挚友。感叹着这位大文豪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又为他面对苦难的豁达乐观而深深敬佩。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如一颗闪亮的明星,闪烁在华夏历史文化的星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拜读书所赐,多年来,自己亦不时将所感所思所见形诸文字,陆续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有反映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的《沉重的鹊桥》和反映将父母分开养老问题的《也是棒打“鸳鸯”》,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播出;有讴歌新中国发展成就的《自行车咏叹调》,被河南广播电视台采编,在新闻频道播放;有倾吐人生感悟的散文诗《让心灵在书中憩息》和《学做“第一颗种子”》作为刊首寄语在《辽宁青年》刊发……
又因读书,开阔了眼界,激活了思维,对自己从事的设计工作也大有裨益。在我市定国湖设计中,我和伙伴们一起,集思广益,综合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因势利导,河湖分离;双坝调蓄,循环净化;以情造景,情景交融;倾心打造人们身边的“诗和远方”。并以七座桥梁的命名为钥匙,开启人们心中的情感,让人体验“光风霁月”的澄怀,将人带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之中……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市民的欣赏。
在南宋诗人尤袤眼里,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除此之外,我还深刻体会到,书是自渡人生的舟船,书是登高望远的台阶;书是自省自励的镜鉴,书是休憩心灵的田园;书是生长智慧的沃土,书是探索未来的路标;书是仰观宇宙之大的望远镜,书是俯察品类之盛的显微镜……
执书在手,默念诵读。不需舟马,却能够神游天下,那奇风异景为我松弛绷紧的神经,冷却燥热的情绪;那哲思睿语使我触类旁通,获得实在的精神力量。
每每执书在手,默念诵读,便自觉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沉静;少了几分迷惘,多了几分清醒;少了几分自卑,多了几分自信。
我庆幸,我此生爱好读书。有书为伴,淡淡的生活会平添酽酽的滋味,人生的路走起来,便不再枯燥乏味,便走得兴致盎然。
(作者单位: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