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强化科技支撑 打造创新高地
——访市科技局局长田发银

本报记者 赵改荣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力争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如何准确把握党代会精神、增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精准性、有效性?怎样创造性地将此项工作落实落地?对此,记者昨日采访了市科技局局长田发银。

田发银介绍说,推动新乡经济发展高质量,落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工作要求,就要以自创区建设为引领,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核心,以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创载体、强主体、建体系、引人才、破瓶颈、优环境”六大工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党代会报告指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创新引擎作用要进一步凸显,高新区综合排名要进入全国60强。

对此,田发银谈到,继续加强政策先行先试力度,通过构建和完善创新政策的“区实施、市落实”“快速兑现”等机制,确保“新八条”政策最大化惠及。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启动高校、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分类改革。全面确立“先确权、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逐步健全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决策机制,探索建立以技术入股为主的成果转化新模式。继续探索高新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在国家农高区争创方面,田发银介绍,依托国家“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与省农科院在科技攻关、生物育种、重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充分发挥创建工作专班作用,以“中国种谷”、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心连心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国家农高区的争创工作。

在创新载体锻造方面,推动“河南省太行实验室”筹建工作,大力支持华兰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高质量开展相关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工作。支持河南师范大学整合“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河南省有机功能分子与药物创新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资源,围绕药物化学领域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国家黄淮海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

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全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田发银介绍,刚刚结束的第四届高博会签约了科技项目53项,其中包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我们要把这些项目进一步细化实化,一项项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全流程跟踪,推动成果落实落地,支持和带动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市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田发银还表示,今后仍将继续实施“揭榜挂帅”制度,引导国内外科技资源向新乡汇聚,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攻克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实现更多“从0到1”的技术突破。

去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66.9亿元,研发投入强度2.22%,均位居全省第三,新乡市连续多年为提升全省研发投入作出了贡献。

田发银最后说,在创新主体强化方面,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助力“万人助万企”工作,做到“一人一企一卡一策”,力争实现龙头、高企、科小等800余家企业全覆盖。二是深入实施“小升高”培育行动,引导企业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研发投入机制。三是落实好科技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加快出台科技贷贴息补助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营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