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秋季到来,气温逐渐下降,很多人遵从“秋冻”的习惯却被冻出了病。到底怎样才能冻出健康呢?
一、为什么要“秋冻”
“秋冻”是说秋天气温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天气刚转凉的时候,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如果过早穿上棉衣,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而且,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人的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身体产热,提高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
二、“秋冻”要科学
1.必须顺应天时
初秋时节,暑气未消,气温变化比较平缓,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是有益健康的。
晚秋时节,早晚温差增加,气温急剧下降时,应及时、适当增衣保暖。
2.南北方有区别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时间。
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三、这些人不适宜“秋冻”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一般而言,有胃病、关节炎等疾患的,有心脑血管疾患的,有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患的,以及体虚老人、儿童、体寒女性等都不太适合“秋冻”。
四、4个部位要捂好
1.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2.双脚。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聚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3.脖子。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4.肩膀。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卫健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