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
      
长垣市樊相镇
乡村振兴显雏形 群众致富阔步走

长垣市政府办驻樊相镇吴屯村第一书记唐鹏查看葡萄长势
吴屯村劳保手套生产车间

□焦耀 文/图

乡村振兴,福祉万千。这些年,长垣市樊相镇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出了一幅美好的乡村振兴图。

走进樊相镇,入眼的是整洁的道路、有序的村居、美丽的村容,整个樊相镇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游园美丽、群众喜颜。

“现在群众的生活环境好了,收入也比原来高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都是乡村振兴政策的功劳。”长垣市樊相镇党委书记林霞谈起这些年的变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有效衔接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在村企共建模式的带动下,连铺村面貌焕然一新,道路、广场、村史馆、养老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健全,2020年,这个村还被验收为乡村振兴一星级示范村。”长垣市樊相镇党委副书记李志玺说,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制度机制,在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将原有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等力量有序转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建立任务清单,明确工作职责,转变工作重心,树好考评导向棒,激发工作活力。如今,镇里像连铺村这样发生大改变的还有很多村庄。

据了解,今年以来,樊相镇党委、政府构建形成了镇村联动的数据平台监测、行业信息交互共享、人员分类管理、帮扶举措有效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了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未贫先防、突贫速扶、常态清零。同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衔接中,樊相镇由“百企帮百村”向“百企兴百村”转变,同时用社会力量补齐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在资金等要素方面的缺口,通过收益返还的方式调动村级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提高农业附加值,拓展稳定增收渠道。另外,还通过技能培训、资金奖补、创业小额信贷、产业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群众参与、群众受益。

产业振兴 唱响群众致富幸福曲

9月12日,在吴屯村葡萄种植基地,一大串儿一大串儿晶莹剔透、个头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这里种的葡萄主要是阳光玫瑰、夏黑、摩尔多瓦,这些品种均口感好,深受大家喜欢。如今临近双节,销量肯定特别好。” 长垣市政府办驻樊相镇吴屯村第一书记唐鹏托着长势喜人的葡萄说。

产业兴,日子旺。过去几年,樊相镇大力探索产业就业带贫模式,建设优质果林、葡萄采摘、贡菊观赏区1600余亩,引进菊茶、粉条加工项目,初步形成了“优质粮食生产+休闲采摘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的现代农业格局,既成为带贫增收的重要牵引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吴屯村采取“省农科院、宏力农业技术指导+合作社投资、销售、管理+群众、贫困户分包、种植、分成”的模式,开展果林采摘休闲观光产业扶贫项目,种植梨树、桃树、葡萄150余亩。吴屯村除了开展果林采摘休闲观光产业扶贫项目,2020年,还实施了劳保手套生产带贫项目,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务工,收入有了保障,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同时,樊相镇通过围村林土地流转、强筋优质小麦种植、新型农业林业主体带动等一系列农林产业扶贫措施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下一步,我们樊相镇将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以打通产销对接渠道为支撑,继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努力实现产业兴旺。”樊相镇分管农业工作的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杨海朝这样说。

就业扶贫 提供乡村振兴人才保障

家住吴屯村的王新明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在他9岁的时候,一场大病让他失去了光明,后来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河南省针灸推拿按摩学校。如今,他是一名高级按摩师。前些年,王新明一直在北京、南京、广州等地的按摩店打工。因为是盲人,别人还要照顾他的生活,所以工资很低。

2016年,驻村工作队了解王新明的家庭情况后,不断鼓励他回乡创业开办盲人按摩店。其间,驻村工作队不仅为他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还帮他租下两间门面房,办理营业执照等开业手续。王新明的按摩店开业后,收费较低,顾客越来越多。现在王新明不断学习《经络学》《人体解剖学》等康复按摩类盲人书籍,到新乡等地参加交流培训会,研究学习新的按摩手法。

看到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好,王新明总是说:“工作队帮助我创业开店,我也要帮助更多的病人恢复健康。”这

些年,王新明的按摩店越来越红火。为了回馈社会,他先后从有意向从事推拿按摩的贫困人口中吸纳人员10余人,免费教授推拿按摩技术,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下一步,樊相镇将坚持“内育”“外引”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农户、致富带头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最终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产业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扶贫扶志 激起乡村振兴新动力

扶贫先扶志,只有贫困者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才能确保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

过去几年,樊相镇每年都会组织村干部和贫困户到产业扶贫先进村、脱贫先进户进行参观学习,激发贫困户的就业创业热情,有效带动了广大贫困户自强自立、勤劳致富。其中,上官村王保国就很典型,他自强不息、不怕艰难、勤劳致富。

王保国一家以前因病成为贫困户,家中3口人,妻子和儿子都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个家庭时刻被阴霾笼罩着,从来没有欢声笑语,有的只是王保国的唉声叹气。根据王保国家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先后帮他办理了残疾证和慢性病卡,申请了慢性病救助和残疾人结对帮扶金等,同时为其家庭争取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政策。

一系列政策为王保国减轻了不少负担,让他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想:“党和政府帮助了我很多,但不能老是靠着政府,我也要靠自己努力挣钱。”从那以后,他便到周边搞建筑、打零工,时间久了,技术也不断成熟,收入逐渐增加。在政府帮扶和自己努力下, 2017年年底,王保国实现了稳定脱贫。

王保国的事迹激励了很多贫困户脱贫。李志玺说,我们要不断激发广大农户自强不息、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弘扬优良家风家训,抓好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组织振兴 建强乡村振兴坚强堡垒

“这里原来是个垃圾场,环境简直不堪入目。现在,这里变成了美丽的党建广场,大家没有一个不说好的。” 在留村党建广场上,几位老人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说着现在的美好生活。

事情是这样的。留村原来的垃圾填埋点周边环境很差,当时村民意见都比较大。后来,村干部和省人保公司驻村工作队多次开会讨论这个情况,想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让村民有个休闲健身的地方,同时也能随时接受生动的党性教育,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努力,将这个原来的垃圾场建成了留村党建广场,成了现在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和学习的好阵地。

留村作为一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也是组织“软弱涣散村”,之前各项工作排名落后。近几年,在省派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留村在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前列,建游园、修广场、通燃气、铺管网,还积极发展了“留香水果”特色产业,这两年,不光完成了全面脱贫的重要任务,还实现了从省定贫困村到长垣市乡村振兴星级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凝聚力强的党支部。”樊相镇党委书记林霞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党建+组织”强引领、“党建+文化”聚合力、“党建+产业”促发展,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同时,探索“村企支部联建”做法,通过组织互帮、资源互通,推动村企合作,实现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共赢,让群众的日子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