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工作干练、细致,说话不紧不慢、条理清晰。从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到幼儿的全面培养;从开设家长学校,到勇担社会责任,她侃侃而谈,思维敏锐,总有着超前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她就是市世青智能开发幼儿园总园长杨丽莉(如图)。
创新思维,打开幼儿教育一扇窗
11年前,当杨丽莉从家乡江苏踏上牧野大地这一片热土的那一刻起,便暗暗为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在幼教事业这条路上干出点儿名堂。
杨丽莉注定与幼教事业结缘。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她,曾在江苏无锡一家知名早教中心工作。在早教尚未受到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年代,她已有幸接触到了全国领先的教育理念。
一旦认定目标便拼尽全力,杨丽莉骨子里透着坚毅与倔强。那段日子,杨丽莉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到岗,下午5时30分仍不能按时下班,几乎要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离开。教学中,自我不断的总结完善和严格要求,使杨丽莉收获颇丰。在无锡市幼教系统进行的一年3节教师公开课中,杨丽莉一个人就上了两节。仅用一年多时间,她便从一线教师进入管理岗位。
2010年,杨丽莉来到我市,任市世青智能开发幼儿园总园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思维方式,要从娃娃抓起。”杨丽莉在我市率先引进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通过游戏帮助孩子建立创新的思维方式。“比如,孩子们寻找排列组合的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学具启发孩子们发现更多的排列组合。渐渐地这种多元思维方式形成后,孩子们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心态和视角便都不一样了。”她说。
创新不摒弃传统。“我们还模拟二十四节气不同的风俗文化场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四季变迁,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杨丽莉说。
从区级合格到省级示范的嬗变
走进市世青智能开发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蓝、绿两种明快的颜色,1600平方米的户外场地平整、宽敞,专为幼儿设置的室外游泳池、大型玩具和环保塑胶地坪充满童趣,孩子们嬉笑着游戏、玩耍……看着眼前的和谐美好,杨丽莉感触颇深。
“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完整’儿童。让幼儿成为更好的自己。”缘于高起点幼教工作的从业经历,杨丽莉时刻关注着幼儿的需求,用心研究他们的发展。
音乐无国界,幼儿园开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钟琴、非洲鼓、架子鼓课程,根据不同幼儿年龄段的特点分班级设置,使艺术课程贯穿整个幼儿园阶段。
“不断更新的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丽莉解释。每学一个新课程,所有教师都需要参加统一培训,幼儿园每周组织一次教研讨论,由教师反馈教堂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归类后集中解决,同时,根据每名教师的特长进行课程安排。
在这里,不管是一线教师还是管理人员,考核已是常态。而管理人员“两年一轮岗”的管理机制,成为团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活力的秘诀。
5年时间,市世青智能开发幼儿园从一所区级合格幼儿园,逐步跃升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并先后斩获省民办教育特色幼儿园示范幼儿园、省民办教育先进幼教单位、国家级2011年度优秀幼儿园、河南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单位、“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单位等殊荣。杨丽莉也获得省青联委员、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中国民办教育“模范园长”、省学前工委“金牌园长”、省民办幼儿园“卓越园长”、新乡市教学标兵等多项荣誉。
守住初心,愿做幼教事业引领者
接踵而至的荣誉带给杨丽莉更多的是思索:“做这一行越久,就越谨慎。我们不仅要对孩子和家长负责,更要承担起沉重的社会责任。”
杨丽莉发现,孩子原本无忧的童年渐渐被种类繁多的课外辅导机构侵占,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过早让孩子接受学龄前教育。“孩子的创造力在幼儿阶段是最好的,认真陪伴孩子成长更重要,这是家长们需要认清的问题。”
为此,幼儿园每学期开学前,都将家长学校列入课程大纲,每月开设一次家长课堂,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养育习惯和理念。通过家访了解孩子成长的原生环境,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作为新乡学院实习基地,杨丽莉对教师的一言一行有着严格的要求。“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蹲下来,拉着孩子的手……”杨丽莉说。看起来极小的一些事,对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却是尤为重要的启蒙和引领。“幼教事业的未来要靠他们来创造,务必要保证来幼儿园实习的学生学到正确和规范的知识。”
近几年,随着幼儿园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不断吸引着一些同行前来参观学习,甚至直接表示要“复制课件”。对此,杨丽莉敞开大门,来者不拒,这让幼儿园的教师们十分不解:“一个民办幼儿园,难道不担心竞争吗?”杨丽莉的回答是:“干哪一行都不能固步自封,别人来参观,说明我们有能够学习的地方,好的理念就应该被推广,这样行业的发展才是良性的,才是真正为了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能够独当一面的孩子,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市世青智能开发幼儿园恪守的办园理念,也是杨丽莉多年来不变的初心。她相信,有她和全体幼儿教师的坚持,幼教事业的明天会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宗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