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天穿梭在病房长长的走廊内,面对着烧伤病人,看到的都是一般女人难以接受的画面;她外表高雅温柔,眼神却异常坚毅;她技术过硬,心思细腻,硬是在这个男人居多的烧伤外科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她叫王曌华,是市二院烧伤治疗中心一病区主任。
见过王曌华的人,任谁也不会想到她是一名烧伤外科医生,她举止优雅、谈吐得体。可就是这么一个文静女子,却是市二院烧伤治疗中心一病区的主任、学科带头人。
学医的都知道,烧伤科是个比较特殊的科室,这里的病患大多创面较大,治疗换药时视觉冲击很强烈,所以选择留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是男医生。分科时,王曌华却出人意料地选择接受了这一挑战,她觉得医生职业无性别之分,没有什么专业是男人可以做女人却做不来的,反而女医生的细腻能更好地辅助工作。于是,1999年从新乡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王曌华就从事了烧伤整形专业,至今已20余年。
在烧伤治疗过程中,王曌华很重视运用美容理念,让烧伤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容貌,她认为患者“心理痊愈”和身体痊愈同样重要。
曾有个三口之家被人恶意纵火严重烧伤,送至医院时,爸爸和孩子伤重不治,妈妈虽还有救,但全身大面积烧伤,而且身怀有孕,生命危在旦夕。王曌华接诊后马上对其进行抢救,并想方设法隐瞒父子俩已经去世的消息。几次手术后,患者的情况趋于稳定,王曌华这才委婉地将其家里的情况告诉她。得知噩耗,患者非常痛苦,甚至一度想寻短见。对于患者的悲惨遭遇,王曌华很是同情,于是就每天陪在她的病床前,一方面进行治疗,一方面像自家姐妹一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一段时间后,患者伤愈出院,临走时,她抓住王曌华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姐,这些天要不是你,就算被救过来我也可能活不下去了。你不光救了我的命,还给了我活下去的信心,谢谢!”
行医20余年,王曌华深知学海无涯,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于是她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治疗中心烧伤整形专业进修学习。进修回来的她更是将所学先进治疗技术运用于临床,尤其是对于大面积危重症烧伤患者的救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大面积烧伤患者皮源缺乏,如何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和创面覆盖物,也是王曌华多年探寻的方向。王曌华在急危重症烧伤病人的救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在烧伤后功能修复重建、瘢痕畸形修复和毛发移植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各类论文10余篇,其中,SCI文章1篇,核心期刊6篇,参与主编《危重急治疗学》。《改良式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术研究》《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微粒皮加大张新鲜异种皮覆盖的临床研究》等为其代表作,开展了“改良式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术研究”科研项目,并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现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微粒皮加大张新鲜异种皮覆盖的临床研究”。她现任河南省康复医学会烧伤治疗与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烧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新乡市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新乡市烧伤外科专家库成员、烧伤伤残鉴定专家成员。
在烧伤科,经常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搬动,对女医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这时的王曌华要让自己变成“铁人”;对于自己的烧伤创面很多患者都不能接受,情绪波动很大,这时的她又变成“解语花”,双面角色转换得心应手。凭借着最初的赤诚之心,王曌华像是一朵绽放的玫瑰花,无畏无惧,铿锵前行。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