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的指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走进校园、社区,为中小学生和社区群众播撒爱眼护眼的科学种子。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该院眼科主任医师王晓丽做客获嘉县,举办近视防控知识讲座,向师生们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中小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医院专家团队走进市东干道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青年志愿者向行人、群众发放爱眼护眼知识宣传页。
预防近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眼科医生给出以下建议。
一、学前阶段(0岁~6岁)
关键词:呵护引导,快乐成长。
幼儿刚出生时是远视眼状态。0岁~6岁阶段,孩子视觉系统处于从“远视眼”向“正视眼”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
1.户外活动很重要,沐浴阳光防近视。
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应鼓励并带领孩子多参加以玩乐为主的户外活动或简单的体育运动,保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在两小时以上。
2.电子视屏要严控,过早使用眼损伤。
严禁0岁~3岁幼儿使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岁~6岁幼儿也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
3.远离幼儿小学化,注重体验乐成长。
要主动远离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快乐成长,充分使用各种感官探索和体验。
4.睡眠确保10小时,膳食营养要多样。
每天应保证充足睡眠时间10个小时以上。注意膳食营养均衡,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5.密切关注眼健康,从小就要来建档。
按时为幼儿建立屈光发育档案,3岁后每半年定期监测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应教会孩子通过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测,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二、学龄阶段(6岁~18岁)
关键词:习惯养成,积极预防。
近视防控应以养成良好习惯为主。要注意用眼卫生,科学防控近视的发生发展。
1.户外活动要保障,体育爱好宜广泛。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
2.正确姿势不能忘,用眼环境要敞亮。
注意标准读写姿势与习惯,做到书本距离眼睛一尺、胸口距离课桌一拳、握笔手指距离笔尖一寸。学习场所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亮度。桌椅高度要与孩子的身高和坐高匹配并及时调整。
3.视屏时间不要长,课外不要增负担。
应严格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学校应谨慎开展线上课程学习,尽量不布置线上作业。家长应切实减轻孩子课业负担,减少课外培训尤其是线上课外培训。
4.阅读材料要优选,纸质读物不反光。
低年级的阅读材料应以大字体图文为主,高年级的阅读材料字体不宜过小。应选择哑光纸质读物。
5.读写间隔多休息,劳逸结合眼舒适。
应控制持续阅读和书写的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休息时应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或远眺。
6.均衡膳食有营养,规律作息更健康。
家长要督促孩子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营养均衡,强调食物多样性,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7.积极定期查视力,及时干预降风险。
每年应进行2次~4次视力筛查,及时查阅检查结果。发现视力异常或上课发现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应尽早告知家长,及时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认。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明显增加,戴近视眼镜矫正后,应每半年复查一次,控制近视发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8.近视不可乱投医,正规机构去就诊。
近视后不可病急乱投医,不要迷信虚假广告,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并遵从医嘱进行科学干预和矫正。 (段桂洪 宋鹏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