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1年6月3日 星期

两名新生儿竟被亲人喂食碘伏,
究竟咋回事?



近期,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新医一附院)新生儿科连续收治两例“误服碘伏”的新生儿,一个是出生11天的男宝宝,一个是出生14天的女宝宝,因孩子出现呕吐、呛咳、烦躁不安等症状就医。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给新生儿喂食碘伏的竟然都是孩子的亲人。

有点儿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碘伏用于外部消毒,是不能口服的,否则会导致腐蚀性胃肠炎,引起呕吐、呕血、烧心、便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休克。为什么这两名新生儿会被亲人喂食碘伏呢?

原来,这和一种口服退黄疸糖浆有关。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无需住院治疗,新生儿居家多晒太阳、口服退黄疸药物茵陈五苓糖浆等即可。但问题就出在这个口服退黄疸糖浆的颜色和碘伏的颜色几乎一样,而且两者的外包装也很相似,上了年纪的老人眼神儿不好时很容易将两者弄混,从而导致“误服碘伏”的事故发生。

同样的错误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孩子身上,由此可见,新生儿的口服药物安全问题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群体,不具备独立行动的能力,他不是成人的缩小版,着实为儿科中最小的“哑巴”。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游离药物浓度较高,清除半衰期长,易引起呼吸抑制。

新生儿居家错误用药的主体一般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年龄较大的照护者,这就存在着粗心家长将错误药物用在新生儿身上的危险。应特别强调婴幼儿药物与成人药物、外用消毒剂分类放置,可以做醒目的标志提醒,切勿与新生儿的衣物、食具、奶粉等放在一起,以免被误用。

新生儿用药错误类型以用药种类错误、剂量错误、使用复方制剂引起药物中毒、使用成人药物减量(新生儿用药除了不同年龄用药剂量不同以外,还因脏器功能发育未成熟等,其用法及药物不良反应也与成人有所不同)居多,特别提醒照料新生儿的家庭成员,在给新生儿用药时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做好甄别,防止发生类似情况,造成新生儿不必要的伤害。

家庭常用的药物中,有些药物的副作用或毒性比较小,如维生素之类的药物,即使是孩子误服或多吃了一两片,问题一般也不算严重。但是,有的药物副作用和毒性比较大,而且有一定的剂量限制,如安眠药和某些退热镇痛药品,吃了会使孩子陷入昏睡、昏迷状态,心跳剧烈加快(或减慢),甚至导致休克,造成生命危险。因此,照护者一旦确认孩子误服了药物,如果清楚孩子误服药品的种类,可以在送医前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救处理。如果幼儿服食了维生素、止咳糖浆等副作用或毒性较小的药物,尽快饮用温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排出体外;如果幼儿误服了有剂量限制的热镇痛药等应及时就医。

再来说说黄疸,它是新生儿早期十分常见的病症,发生率高达70%以上,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但不论是哪种黄疸,胆红素低水平时对身体没有太大伤害,但过高且达到一定水平时,会有脑损伤的风险。医学上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将黄疸分为普通黄疸、高胆红素血症、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危险水平高胆红素血症。

注意事项

1.黄疸过高

仅仅出现在头面部时可以先观察,到胸部时严密监测。当皮肤黄染范围达到肚脐以下时应就诊。

2.黄疸出现过早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极有可能是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胆红素上升速度可能极快,此情况较为凶险,不能有任何拖延,必须立即就诊。

3.黄疸消退延迟

当足月儿黄疸持续超过半个月、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依然没有消退时,应就诊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4.伴有其他异常

如新生儿在出现黄疸的同时,伴有吃奶少或呕吐、发热、大便颜色浅或体重增长不佳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段桂洪 宋鹏翀)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