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以来,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高新区商务系统全面落实省商务厅、市商务局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在“两稳一促”中体现责任担当,2020年被市商务局表彰为“年度商务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先进单位”。
危中寻机稳外贸。一是以“三外企业服务官”制度为抓手, 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疫情防控、员工返岗、物流运输等困难,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加快实现外贸企业“无转有”“小升规”,全区外贸进出口企业达184家,备案数量稳居全市前列。二是通过“政策大礼包”“宣传小分队”等方式开展各类对接活动,帮助48家企业获得授信贷款7.11亿元,为55家企业拨付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533.08万元。三是加快推动企业外贸转型升级,不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重点支持新科隆电器罗马尼亚工厂、墨西哥工厂、泰国海外仓和新星特种织物美国公司等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四是充分发挥高新区贸促会(国际商会)优势,全年发布对外投资、经贸合作有效信息31条,贸易商机、预警信息112条。五是大力支持企业上线跨境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外贸”方式,快速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鼓励和引导传统外贸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全区跨境电商应用企业已累计达87家。2020年,高新区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15.17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位。
多措并举稳外资。一是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提升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市场准入、用工、用地、物流等方面强化服务保障,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抓好外资企业“服务官”制度落实,建立外资企业项目专班,纳入管委会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台账,定期走访华兰生物、烯力新材料等重点外资企业,主动协调解决困难。三是鼓励引导企业使用未分配利润扩大再投资,海滨药业已完成增资1000万美元,平和滤清器使用未分配利润增资100万美元。四是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产业转移地区,强化外资招商,借助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区域商会等组织,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五是积极争取河南省招商引资专项资金,成功帮助海滨药业、烯力新材料、平和滤清器申请专项资金165万元。2020年,高新区全年实际吸收外资9422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增速位居三个功能区第一位。
千方百计促消费。一是积极引导红太阳百货、润升生活广场等商超门店开展发放消费券、打折促销等活动,提振消费信心,活跃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回补,累计直接带动消费超过2100万元。二是组织望江南、和颐鑫地、新乡宴、苏小杭等大型餐饮企业开展线上直播系列活动,推介展示新产品、新服务,累计观看达9.2万人次。三是鼓励汽车销售企业开展以旧换新、汽车置换活动,对购买国六以上排放标准及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优惠折扣,加强与大型汽车销售在线平台合作,通过开办线上线下汽车展会,打造线上宣传、展示、引流,线下集合体验购车的汽车消费新模式。四是以“丰华美食街”为重点区域,进行街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促进夜市市场管理制度完善,组织引导开展夜市文化活动,打造特色餐饮街区IP品牌。 (高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