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卫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贯彻全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健康新乡工作部署,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奋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超前谋划标准部署健康新乡行动
成立健康新乡行动推进委员会,由主管副市长任主任,重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副主任,45个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任成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精选6名责任心强、懂专业的同志承担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健康新乡行动的组织实施。成立15个专项行动工作组,负责各专项行动的具体实施和监测评估工作。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实施健康新乡行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形成了完善的组织框架和工作格局。印发《推进健康新乡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工作要求等。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使新健康观融入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新发展理念,制定正确的行动方向和策略,确保健康新乡行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通力配合全方位推进健康新乡行动
各县(市)、区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从解决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出发,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将健康政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夯实基层工作网底。充分利用部门合作平台开展监测和评估,建立专家队伍,确定健康影响评价所需要的数据、方法和证据,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定期进行分析整理,评估政策实施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各责任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和部门职能,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健康新乡行动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推动了健康新乡行动的无缝隙、全覆盖。
强基固本全周期实施健康新乡行动
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启动三级妇幼保健院执业评审,县(市)、区争创二级妇幼保健院及国家爱婴医院。开展乡村两级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24所乡镇卫生院和577个村卫生室均达到省级示范单位标准。实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出生缺陷预防体系不断完善。全市6岁以下儿童接种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安全注射率保持100%,全市连续26年保持了“无脊灰”状态,连续26年没有报告白喉病例,新生儿破伤风实现消除状态。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手足口病处全省低发状态。提前3年完成消除疟疾目标。着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探索建设整合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市建立医养结合试点19个,出台乡、市医养结合与失能老人评估指导项目实施方案,确立2个市级安宁疗护试点。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蝉联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实施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等健康细胞工程。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9.92%,高于全省同期水平5个百分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圆满完成年度试点任务。成立新乡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组及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伍,开展24小时不间断心理援助线上服务。全市10个县(市)、154个乡镇(街道)、2112个村(社区)、325所中小学校、50个党政机关、46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或心理辅导室,170个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室。大力推动“一中心三园区”建设,把“大健康产业研发中心、南太行智慧健康产业园区、平原医疗健康产业园区、沿黄生态养生健康产业园”列入重点项目。积极推动与伯明翰大学的院际合作,做好大健康园区的建设规划。
履职尽责全社会融入健康新乡行动
各职能部门切实承担起健康责任,健康新乡扎实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市场监管部门制定了任务分解表和工作台账,建立健全各级营养相关专业工作机构。落实国家卫生健康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覆盖至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公布日常办理的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活动,构筑群众监督网,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强化青少年控烟宣传教育,加快培育青少年无烟文化。完成年度学生视力的监测调查和考核评价工作,2020年学生总体近视率下降1个百分点。体育部门围绕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采购106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25套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1套智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等健身设施,实现了全市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完成了城区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举办了广场舞、太极拳等5个健身项目,320人参加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提高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技能和指导服务能力;组织开展了6次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下基层、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教育部门开展“关爱学生健康梦托起中国梦”健康大讲堂活动,对全市40所学校的近100万名学生进行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和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讲活动。举办中小学校急救员培训,112名老师通过考试,取得急救员资格证。组建校园专业急救队伍,率先在全省成立中小学校急救员队伍。科普宣传部门积极向社会公众普及健康知识与维护技能,开展“做21世纪健康人”主题健康科普知识讲座、义诊等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健康知识。积极推广科普中国App、公众号等,全市累计注册科普信息员8700人、转发科普文章21万篇。健康教育部门注重培育健康家庭,让健康生活方式进入千家万户。在怡园广场等7个城市广场,举办了10场丰富多彩的“健康科普进广场”活动。期间,20余位健康科普专家为广大市民普及健康知识,并组织40多个优秀卫生健康类节目助阵演出。
2020年,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宜居城市与城乡治理专业委员会通过对399个具有很高自由选择能力的研究样本对居住城市的选择行为分析,加权赋值,计算出上榜城市的宜居宜业指数,我市为入选城市。
目前,我市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等领域均取得明显成效,人群健康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人群健康指标超过国家目标。
新乡之新,在于常新。我市将以健康中国、健康中原战略为指引,奏响新时代的健康宣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打造健康新乡,把新乡建成一座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健康之城。
(李福民史德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