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超
12月18日上午,参加新乡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受表彰人员胸戴大红花,在夹道欢迎声中阔步走入会场。热情的欢呼声,高昂的礼赞声,让一旁采访的新乡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董文胜禁不住心潮澎湃。他掏出手机,将夹道欢迎的场景拍摄下来。瞬间,14秒的短视频上传至新华社现场云。就是这条新闻直播,让新乡日报社现场云直播总量累计突破5万条。
截至2020年12月21日,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新乡日报社现场云图文、短视频、直播报道总量达50246条,在新华社3900余家全国地市媒体机构中名列生产力总榜第五位,被誉为全省重点媒体“就地突围”的典范。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推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同时,也为传媒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2018年5月,新乡日报社入驻新华社现场云。经过3个月的努力,同年8月27日,新华社在辽宁营口召开全国地市媒体现场云培训暨地市级媒体用户年会,新乡日报社获得优秀报道奖。新华社河南分社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并提出希望。市委书记张国伟作出批示:“可喜可贺,可以市委办的名义通报表扬。”市委办公室和市委宣传部发文,对新乡日报社现场云报道予以通报表扬,肯定新乡日报社在媒体融合道路上的积极探索,“突破了地市级媒体报道范围相对狭小、传播渠道相对狭窄的限制,为地市主流媒体创新融合发展探索出新经验。”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对新乡日报社现场云报道表示肯定,他说,新乡日报社以现场云为抓手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要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优化用户体验,加强用户协作,完善用户服务,让现场云更好地在媒体融合中发挥牵引和带动作用。
2019年新乡“两会”的现场云报道,总点击量达到34万+,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得到市委书记张国伟、市长王登喜及广大市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与赞赏。张国伟、王登喜在看望参会新闻报道记者时,现场扫码现场云予以点赞。
媒体融合促传媒发展
全媒体时代,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传统媒体时代,采编习惯在一个区域生产并传播资讯,是一种内容单一的传播方式,24小时一轮回的发稿节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没有边界、开放性空间,可以文图、声像结合传播,可以随时随地全天候发布信息。
传统纸媒人习惯单打独斗,一支笔、一个本,就可以完成平面新闻的采写。新媒体多是动新闻,有声有像,有文字解说,有动态图像,过去的单打独斗不行了,更需要团队协作。
“采编人员必须跟上形势,转变思维观念,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新乡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朱金明在报社业务工作会上强调次数最多的一句话。
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创新考核和管理机制。为了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新乡日报社党委严格落实市委要求,高度重视新媒体发展,要求《新乡日报》《平原晚报》的全体采编人员参与现场云制作,并对工作突出的采编人员及时奖励。
连续3届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在新乡召开。新乡日报社动员两报(《新乡日报》《平原晚报》)所有采编人员,积极参与高博会的新闻报道。他们或从普通市民的视角,或紧盯科研人员之间探讨交流,或跟随主管部门领导,通过直播报道,找亮点、挖细节,制作数百条现场云新闻报道,总点击量超过100万,点赞量近5万。尤其是第三届高博会,新乡日报社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在进行现场云直播的同时,主动对接全省18地市党报新媒体,对高博会宣传推文进行联动报道,在全省形成“联动十八城,高博动中原”的浓厚宣传氛围。此次报道得到市领导张国伟、王登喜、杨彦玲、王占波的批示肯定。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