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2月5日 星期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评高国新长篇小说《山重水复》

长剑(新乡市)

高国新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山重水复》问世了。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金水市,并以该市的金水日报社为基点,情节向社会多方辐射、延伸,其中涉及到了工厂、农村和党政机关等领域。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地方、单位、部门等都是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这些局部当中去。

小说通过多线条推进,多场景展示,多矛盾碰撞,真实地描绘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既绚丽多彩,又光怪陆离的社会万象。

江河滔滔,泥沙俱下。在时代的潮流中,各色人等应运而生,并且都要在各自占有的舞台上做一番表演。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一个团队或一个人的兴衰成败也脱不开这种“天规”。

小说是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社会生活的主体是人,所以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当然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就是说,人是社会的产物,通过人可以认识社会,而通过社会也可以认识人。有一种客观现象:“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同是一个社会中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其高下优劣却截然不同。关于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恩格斯讲:“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本部小说正是如此,在其情节的发展过程中,生动刻画出了一批正面的,反面的,以及中间型的人物,并通过他们的典型性格,典型语言,典型行为,典型事例,呈现于书中,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鲜活灵动,呼之欲出。

赵新、佟玉叶、郑天义、王奇等是正面人物的代表。作为新闻人,他们忠于自己的事业,坚持对人民负责,在同邪恶势力的较量中,不计个人得失,不避艰难险阻,大义凛然,知难而上,其牺牲精神和高尚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马克思说:“它(人民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赵新、佟玉叶等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马克思的这段话。比如,当农民崔玉国家的部分宅院被本村支部书记侵占,继而崔家所承包的果园又在支部书记的支持下被几个村民毁坏时,他们挺身而出,通过艰难曲折的工作,利用舆论监督的力量,经过与各种邪恶势力的斗智斗勇,最终为受害农民讨回了公道,使正义得到了伸张。其间,赵新、佟玉叶等人受到的威胁、恐吓、打击、压制,如黑云压城,狂浪撼舟,十分凶险,但他们不屈不挠,顽强抗争,毫不退缩,直至胜利。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这些新闻人可贵的品格,崇高的精神,如晓日破云,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反常之处必有妖。该小说中的夏三来、贾前进、朱文、刘国民等人物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妖。干正事,他们缺德少才,平庸无能;而搞歪门邪道,他们却得心应手,花样百出。夏三来、贾前进在报社已身居要职,却欲壑难填,为了捞取更多的权和利,他们除了投机钻营,弄虚作假外,更不惜采取各种卑劣的手段,对他人进行诬陷和加害;朱文是市委的主要领导,但他却利用公权,谋私猎艳,毁人前程,坏事做绝;刘国民作为村支部书记,却恃强凌弱,欺压百姓,公然侵占民宅,其霸蛮作风令人深恶痛绝。可以说,这些人不亚于人们想象中的魑魅魍魉。本来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以致阴风阵阵,黑云滚滚,使正直的人不能安心工作,老实的人不能平安度日,而不得不奋起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讲:“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这些话既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本小说中所描述的新闻工作者与邪恶势力的斗争,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条指示精神。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逆潮流而动、背天理而行的人,终被时代淘汰,被正义严惩——最终,这些人中之妖,在众目睽睽之下,或畏罪自戕,或绳之以法,或惩之以纪,或落败出局。

文学作品,不应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物或催眠剂,也不应只是诠释某一具体物象,它的本质应该是帮助人们深刻认识并理解社会和人的内心灵魂,提升人的认知能力,激发人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改造人的灵魂,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工程中去。一部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某些热点问题,因为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山重水复》中提到了企业改制中女工对下岗不适应的问题,权威的说法是企改中的“阵痛”,作者在真实记述这种“阵痛”的同时,特别注意以积极的态度给以阐释:“阵痛过后展笑眉,冰雪融尽绽春蕾。世事如棋局局新,夕阳西坠迎朝辉。”以一首清新的小诗,使热点变为亮点,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企业改革的良好愿望。书中还提出了其他一些问题,比如新闻与宣传的异同问题,新闻人由谁养活的问题,一些单位存在的人治问题,领导培植个人亲信的问题,政治领域中的关系网问题,村政权家族化问题,一些基层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玩忽职守的问题等等,其意义正如鲁迅所说,揭出病苦,在于引起疗救的注意。

1957年3月10日,毛泽东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时说:“现在有些作家不敢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们没有为他们创造敢写的环境,他们怕挨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本身唯物论未学通。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就敢写。”没有任何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是文学不发达的社会。63年后的今天,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民主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家们的唯物主义觉悟也有了更大的提高,写作环境适逢春暖花开时节,因此,作家们的佳作理应如累累硕果挂满枝头才是。

《山重水复》是一道精神美餐,读后掩卷,回味无穷。其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叉,错综复杂;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变幻无穷;事态的转化,常在情理之中,又出意料之外;强烈的故事性,趣味横生,引人入胜;人物塑造,性格鲜明,形象饱满;思想内涵深刻丰富,引人深思,给人启迪;语言清新流畅,文采斐然,且不乏智慧。结尾不落俗套,没有皆大欢喜的“大团圆”,而是山雨欲来,新的风云又将涌起,但故事却戛然而止,从而给读者留下诸多悬念和思考,并揭示出一个真理:前进的征途中,矛盾不会休止,战斗没有穷期。综观全局,小说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这部小说,无论从写作手法上,还是情节的设计上,我们都可以用陆游的两句诗来概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97-2025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