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

“太山白菜”红红火火有隐忧


本报记者郭书武实习生李梦溪

获嘉县太山镇出产的白菜,人称“太山白菜”,也叫“浑汤白菜”,汁鲜汤浑,品质佳、口感好,市场美誉度高,作为获嘉特产,名声在外。

11月19日,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白菜新品种展示暨获嘉县太山镇第三届白菜文化节在太山镇太山村举行。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有关领导和省、市农科院专家也特意赶来参加文化节。此外,获嘉县领导、电商企业负责人和菜农也在文化节上现身。

文化节上举行了白菜名优品种展示、展销、“轻简化栽培技术”观摩、现场测产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50多位专家和商家代表参加。

西寺营村村民时闯瑞今年种了30多亩太山白菜,亩产7500公斤。他告诉记者,今年不但不愁销路,而且白菜价格比往年增加了不少,自家的白菜毛收入将有20余万元。

同村的王大正种的白菜面积比时闯瑞略少,产量也略微低一些,每亩在6500公斤左右。今年的好行情,让他们下决心明年扩大白菜的种植面积。

通过走访,记者还是在这样红火的白菜热销场面下看到了一些隐忧,其中,最大的一个隐忧,就是群众种植白菜的面积持续下降,从原来的上万亩下降到目前的5000亩。如果再降下去,远近闻名的“太山白菜”会不会就此销声匿迹?

太山镇农办主任董纯宾认为,相对于农民外出打工来说,种植白菜的收入并不高。如果按照每亩地收获白菜5000公斤计算,去年,白菜收获前期的收购价格为每公斤0.4元,后期才涨到0.9元。也就是说,每亩地的收入有2000多元,这还没有算上种白菜的直接成本。农民外出打工,现在每天能挣二三百元,一个月下来有七八千元,顶上好几亩白菜的售价了。这就是本地群众种植白菜面积不断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当然,对于那些种植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白菜的农民来说,规模效益加成,种植白菜仍然很划算。

“太山白菜”名声在外,再加上当地政府积极组织电商、超市对接,90%以上的“太山白菜”远销到北京等地,从一定意义上说,“太山白菜”的销售并不令人担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太山白菜”销路不错是建立在价格低廉的基础上,今年行情看好,每公斤0.8元左右,每亩地的毛收入有5000元左右,但是,收获白菜时的人工成本也很大。

这两年,太山镇党委、政府也在积极招商,想寻找一家龙头企业到当地建厂,对“太山白菜”开展深加工,带动白菜产业发展。但是不知何故,一些受邀而来的企业实地考察后就没有了回音。

一名熟知“太山白菜”内情的人说,“太山白菜”目前只是做到了无公害种植,还没有做到绿色种植。如果能达到绿色种植标准,将来出口韩国就没有问题了。

如果能够引来一家龙头企业,按照绿色种植的标准生产,通过土地流转,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种植,将大大提高“太山白菜”的知名度,也会刺激“太山白菜”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

我省正在实施“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该计划优质蔬菜专项重要蔬菜产区专题负责人王志勇则从另一个角度为“太山白菜”的出路开出“药方”。他认为,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获嘉“太山白菜”产业发展需要新品种、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品种区域化,技术标准化,满足生产、消费、种植、流通等环节需求。

利用科技力量和规模化经营,充分借助龙头企业提升“太山白菜”品质,从而提升“太山白菜”的附加值,或许能让红火的“太山白菜”更上层楼,给更多的太山人创造富裕和幸福。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