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广
一条条水泥路干净平坦,一幢幢民宅修缮一新,绿化树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一个村民喜滋滋地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工作队‘牵手’帮扶,大家生活越过越滋润……”
白店村临近黄河滩区,土地贫瘠,没有特色产业,村民日子过得清苦,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2013年被我市认定为贫困村。
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白店村结成帮扶对子以来,驻村帮扶工作队以紧紧牵牢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为抓手,想方设法引进企业,让全村32户10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
深入调查 寻找“脱贫良方”
如何让白店村村民走上致富路?该局党组和干部通过入户走访4个村民小组,与172户862名村民进行交流,发现制约白店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产业。
“只有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才能真正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这是驻村工作队和白店村村党支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后达成的共识。于是,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加入多肉植物合作
社、梓钰合作社,保证每一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为支持梓钰合作社项目,加快发展扶贫产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免费为梓钰农业生态园编制规划。2019年11月28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赵贵勇带队到现场踏勘,主持梓钰农业生态园的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加快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梓钰合作社在白店村承包土地建设生态园,安排群众就近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目前,梓钰合作社已吸纳1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
返乡创业 奏响“扶贫凯歌”
产业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但如何找资金、找项目,又成了一个难题。于是,驻村工作队引导村里在外就业的成功人士回村投资办厂,增加就业岗位46个。
白店村村民郝书彬在浙江义乌打拼多年,手头有了积蓄,为了回报家乡父老,助力村民致富,2018年,他租借该村的厂房,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河南合康卫生材料有限公司,招收本村14名贫困户就业,如今每人每月可收入2000多元。
为了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稳定增
收,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鼓起“钱袋子”,郝书彬还在村里创办了河南封丘县合义饰品加工厂,主要从事手工饰品的来料加工,如手工串珠、编织、耳环、手链、项链等的组装。近年来,该加工厂累计安排周边剩余贫困劳动力105人。另外,该加工厂还在浙江省义乌市设立来料加工办事处,并于2014年成立义乌市缘美饰品厂,与香港安祈饰品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成功实现由原来的代工生产向包工包料成品业务的转型。2014年,成功申请合义商标,为今后的自产自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9年10月,该加工厂已与义乌市10余家外贸公司、饰品工厂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并得到了合作客商的高度认可。
党建引领 搭上“致富快车”
解决了村民的产业问题,驻村工作队开始了他们的第二步计划。要想真正改变白店村的落后面貌,首先要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全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全村党员认真做好“三会一课”等日常工作,带领村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
育,出台了加强党建工作的10条措施,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专题党课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全体党员的凝聚力和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执行力。
驻村工作队始终牵挂着最困难的群众,总是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动员所有建档贫困户加入新农合、大病保险,确保参保率100%。为残疾人员办理残疾证,并将他们纳入了低保。该局党组还主动帮助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协调解决问题,为白店村争取各类项目扶贫资金20余万元,帮助白店村改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硬化了道路,修建了垃圾处理厂,打了5眼井,让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对贫困户危房进行了修缮,建设了文化广场、医疗室、文化中心。
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驻村工作队还帮助该村组建了广场舞队、篮球队,并成功举办了白店村农民运动会。“今年,我们将立足白店村实际,加大技能培训和就业引导力度,突出高质量的大棚蔬果种植和养殖业,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巩固提升帮扶成效,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守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