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超
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造力,是衡量和检验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十三五”时期,我市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为全市人民提供昂扬向上、多姿多彩、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
“媳妇儿,你一定要平安回来,我爱你!”在戏剧舞台上,通过传统豫剧唱腔,把即将步入婚礼殿堂的一对儿新人面对疫情,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迹展现出来。新娘子是医务人员,突然接到任务即将奔赴抗疫一线,无法按时参加婚礼,新郎小伙儿是既心疼又理解,为了不留遗憾,举办了只有他们两个人在场的特殊婚礼。揭掉红盖头离开婚礼现场,戴上医疗口罩奔赴抗疫一线,传统豫剧小戏《特殊婚礼》,向大家描绘了今年年初那场惊心动魄地疫情阻击战。
10月27日,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主办的“讴歌新时代砥砺奔小康”新乡市小戏小品大赛在市演艺公司梨花轩小剧场成功举办。
《明天会更好》《疫情卡点》《凤还巢》《李别筋搬迁记》《俺妈也是妈》《喜事盈门》《特殊婚礼》《扫黑除恶》《妯娌和睦孝双亲》《雨过天晴》《爱在山村》《赵大婶脱贫记》《驻村书记是儿媳》《寻亲路》等进入决赛的14个小戏小品,在前期已经多次过关斩将。
这14个小戏小品以鼓励宣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黄河及运河文化以及抗击疫情、扫黑除恶为主题,能够形象地反映出群众的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其中原创作品占到50%以上。通过本次比赛,涌现出一批新人新作,也推出了更多具有新乡特色、新乡风格、新乡气质的艺术作品。
最终,令人刻骨铭心的以疫情阻击战为背景的小品《疫情卡点》和小戏《特殊婚礼》分获小品类和小戏类第一名。
“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从情感上贴近基层群众,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大赛结束后,有文艺专家在现场满怀深情地点评。
正如专家点评所言,在“十三五”时期,我市文艺工作者努力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时代文艺精品,规划创作生产更多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以贴近时代进步,反映社会进步。
在河南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中,新乡市委宣传部获得组织工作奖(全省仅6名);豫剧《游子吟》、图书《此念此心》获河南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戏剧《豫北女人》、图书《镇》获2017年度“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重点项目。《老村里的新故事》入选2018年度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项目戏剧类第一名,《麦者》入选2018年度“中原传媒好书”,并荣获第三届河南省报告文学一等奖。2019年,图书《镇》《太行金印》两部作品获得了河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豫剧《留守的乡村》入选省委宣传部评选的2019年度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项目。
围绕打造新乡“中国豫剧之乡”,2018年5月13日,2018新乡市戏曲文化年暨豫剧祥符调艺术年在豫剧祥符调发源地——封丘县曹岗乡清河集村开幕。戏曲文化年活动包括举办2018年新乡市戏曲大赛、组织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戏曲进乡村”等7个项目,举行各类戏曲演出活动3000余场,覆盖到每一个行政村。“戏曲进乡村”在全市1132个村(社区)进行了演出,受益人数74万余人。
为了传承国粹,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联合下发了《新乡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明确任务分工,在各中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成立戏曲社团280余个,进行戏曲理论知识、表演专业技能培训。
过去很多老百姓靠戏曲接受和传承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原因,戏曲发展处于萎缩状态。“十三五”时期,我市在扶持剧本创作、加强人才培养、改善戏曲创作生产条件、支持戏曲演出、推动戏曲进校园等方面下苦功夫,培育了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