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桂馥稻香。10月26日,参加第三届高博会3D打印技术创新论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连成,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一流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新乡学院,围绕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材料等领域热点问题开展学术探讨并作精彩学术报告,共商“跨界融合,助力中国智造”(如图)。其中,新乡学院聚焦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进一步推进3D打印特色发展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新乡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太行公立新乡师范学校。学校与共和国同龄,具有优秀的红色革命基因和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基因,在沧桑巨变中砥砺前行,在发展潮流中奋进担当,新乡学院始终大力弘扬“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校训,树立“以人为本、厚德强能、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立足新乡,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目前,该校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近30万名杰出人才,全市各行各界都有新乡学院毕业生在奋斗、在拼搏,赢得了社会大众的高度赞誉,为新乡、河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原大学、新乡市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内涵建设,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八大核心要素”,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学校办学规模、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改革特等奖、省级文明校园和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从办学以来,新乡学院就与新乡这座城市紧密联系、相伴相随,深深地融入这座城市发展的血脉。近年来,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紧密围绕新乡发展战略,紧密对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重点,以校地对接为切入点,突出特色专业建设,深化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先后与240余家企事业单位组建协同育人创新联盟,与企业行业共建了电动汽车学院、心连心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沿黄经济发展研究院等13个行业学院。坚持以联盟为纽带,开展“双向互进”,加强实习实
训基地建设,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协同育人,学校服务企业行业的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组建升本以来,新乡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精准定位,积极响应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战略,2017年,面对国内3D打印技术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发展较弱等现实情况,通过整合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电源系统研究所等在3D打印技术领域密切关联的各类资源要素,创立全国首个本科层次3D打印学院。
成立国内第一个本科层次3D打印学院的同时,新乡学院与240余家企业组建了3D打印产业技术联盟、协同育人创新联盟,推进与我市红旗区政府、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大力建设国家级3D打印材料检测平台;成立医学院、护理学院,深度支持新乡大健康产业发展;与企业共建电动汽车学院、心连心学院、电池学院、华兰学院、大数据学院等13个行业学院,实施双向互进计划,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3年来,新乡学院先后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行业企业强强联合,大力实施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战略,已经建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D打印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D打印控制系统方向)、软件工程(3D打印软件技术方向)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实现了3D打印材料、3D打印系统控制、3D打印数字化建模、生物3D打印等多方向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新乡学院3D打印学院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3D打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并联合国内100余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发起组建河南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从2017年河南省首届3D打印技术研讨会的破冰,到今年河南省3D打印技术创新论坛成功举办,4年来,新乡学院在3D打印领域的研究与探索深耕不息。目前,新乡学院正积极推动与新乡市政府、西北工业大学三方共建的新乡新材料(3D打印材料)检测评价中心、与清华大学共建金属3D打印生产加工中心两个大项目建设,力争实现跨界融合,助力中国智造。
新乡学院党委书记尚宝平表示,学院将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继续发挥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特色发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政产学研用结合,深度参与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肩携手,共创美好明天,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征程上实现新跨越,共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任霞高峥孙丹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