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9月19日 星期

植根扶贫热土奉献扶贫热情
——记延津县侯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高维鹏

□本报记者陈荣霞

在延津县丰庄镇侯屯村,经常可以看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高维鹏的身影。他用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俯下身子扎根基层、为民解忧,一件件、一桩桩真情帮扶的事迹如涓涓细流,温润着侯屯村百姓的心田。提起高维鹏,侯屯村的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2018年5月,受延津县税务局党组的委派,56岁的高维鹏带领扶贫工作队进驻侯屯村,任侯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为了迅速了解和掌握侯屯村的村情,在村“两委”干部的引导与介绍下,他们绘制了侯屯村住户居住地图,标明了贫困户的准确住址,然后开展逐户走访,了解扶贫对象,摸清贫困户的家庭人员结构及家庭收入情况。根据走访记录和掌握的情况,与村档案反复核对,力保数据的准确性,为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户奠定了基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积极协调,为侯屯村添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侯屯村有3100口人,正式党员83人。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等形式,高维鹏了解了全村基本情况和党建工作情况,提议村党支部创建“侯屯村支部党员微信群”,方便对外出务工党员的学习和管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8年12月,侯屯村党支部被评为丰庄镇一类先进党支部。

为了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在对贫困户落实具体帮扶责任人的基础上,高维鹏积极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解,按照贫困户的家庭结构、个体情况,“因户施策”,与村“两委”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利用村里的扶贫大棚,使村里的13户贫困户21人就近就业增收。

“因户施策”是高维鹏帮扶工作的理念。贫困人员秦长云是名孤儿,2018年考上了河南理工大学。高维鹏听说后,积极对他进行帮扶,不但鼓励他好好学习,还积极联系慈善、公益机构,为秦长云争取爱心捐款,解决了他的学费问题。在走访中,高维鹏了解到,贫困户秦小明的家里只有父子两人,由于秦小明的儿子正在上小学,需要家里有人照顾,影响了秦小明务工增收脱贫的步伐。了解情况后,高维鹏立即联系延津县城北学校,让秦小明的儿子住校上学,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使他能够安心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侯屯村七组边缘户、残疾孩子苗涵已经12岁了,仍然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高维鹏得知后,专门前往了解苗涵的身体状况,知道他可以上学,不会影响他人时,就为苗涵联系了延津县聋哑学校,使他顺利入校,接受规范教育。

2018年冬,高维鹏得知贫困人员侯根祥年老患病,就主动联系了延津县一家医院对他进行托管,使侯根祥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高维鹏常说,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户脱贫就是责任,引导贫困户劳动增收就是义务。

扶贫先扶志,对个别贫困户更为重要。村里的贫困人员胡保兰年纪轻轻,因患病对生活失去希望,生活无目标、人生无斗志,整天没有一点儿精气神儿。为了唤起胡保兰的工作生活动力,高维鹏带头捐款捐物,为他联系医院住院看病,不厌其烦地做胡保兰的思想工作,多次联系适合他工作的单位,让他务工增收,争取早日脱贫。可是胡保兰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维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召集他的亲属朋友、村“两委”成员一起做工作。今年4月份,为了振作胡保兰的精神,高维鹏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干部,为胡保兰整修院落,进行一次彻底地大扫除,使他家发生了根本变化。看到高维鹏那么大的年龄还挥汗如雨为自家打扫卫生,胡保兰很感动,主动要求在他家门头上雕刻上“幸福不忘共产党”的匾额。胡保兰激动地说:“我一定好好工作,凭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早日脱贫。”现在,他已经开始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地工作了。

3年多来,高维鹏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为侯屯村硬化了街道,改善了村容村貌。高维鹏说:“有机会结识侯屯村的父老乡亲是我的福分,侯屯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将为建设美丽幸福的侯屯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1997-2025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