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9月19日 星期

小康路上清水坪


本报记者郭书武

清水坪村位于辉县市南寨镇,按照当地的说法,属于“洞里”,洞是指向阳洞(隧道),“洞里”的山村大多贫困,尤其是清水坪村,地处深山区,海拔800米,有山无水,人均耕地不到一亩,没有主导产业。

但是经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前年和去年村里共脱贫34户105人,目前,村里的贫困户还有2户3人,达到了脱贫标准。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缺水的清水坪村期待清水环绕。

一人干变成3人干

牛保山点开电脑,打开文档,找到清水坪村村民打工补助申请一栏,开始对照名单进行核对,有的甚至还要打电话再核对一遍,如果无误,这个表格将上传到镇社保部门,钱款将会打到申请者的银行账户中。

其实,以前的牛保山并不会玩电脑,爱人常年有病,家里挣的钱全部花在医院里,大儿子从大专毕业后,也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目前在一家卫生院开救护车,小儿子正在读小学,再加上92岁的老母亲,牛保山一个人干活,4个人吃,咋能不贫穷?2016年,牛保山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怎么才能让牛保山一家脱贫呢?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试着给他找打工的机会,但是,他爱人随时有可能发病,身边不能离开人,最后,思来想去,给他安排了村里的社保公益岗位,每月有1700元收入。

虽然收入没有外出打工多,但是已经让牛保山很感激了,这笔钱在山区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社保公益岗位需要通过电脑填报各种表格,半路干这项工作确实难为了牛保山。不服输的他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慢慢掌握了电脑的使用方法。

牛保山有了工作岗位,儿子也开上了救护车。更让人高兴的是,妻子也在卫生院找到一份做饭的活儿,一天三顿饭,每月收入1800元。从一个人干活到3个人干活,家庭收入很快上去了。到年底算账,2019年,他家的收入超过4万元,已经超过了脱贫标准,成为光荣的脱贫户。

合作社里打工忙

与其他村民相比,王栓华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辉县市裕民农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从靠种地吃饭到每月拿1500元工资,她既是农民,还是工人。

其实,王栓华一家此前也是贫困户,两个儿子上大学,自己的身体又时常有病,全靠喂养几头猪过日子,爱人侯学山在外地打工,每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市人大代表朱素萍热心公益,了解到清水坪的情况后,来这里考察,决定帮助村民改变种植结构,改种苹果,并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了,既需要有人管理,还得有人干活。合作社聘请王栓华为合作社成员,雇村民管理苹果地,不是有活你来干,而是要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去做,每亩每年管理费600元。

以王栓华承包30亩果园为例,每年管理费1.8万元,每年工资收入1.8万元,仅此一项,全年就有3.6万元,早就达到

了脱贫的标准。再加上爱人和大儿子的务工收入,一家人走在小康之路上。

并不是每个村民都能成为合作社员工,但是村里已经有近20人承包了合作社的果园,成为脱贫致富的主力。

引水成景谋发展

从清水坪向西,是秋沟景区和齐王寨景区;向南,是万仙山景区;附近的南湾村修建了拦河坝,河水潺潺,正在形成新的景区。

周边一圈都是景区,同样在这个地方,为啥清水坪不能发展成景区呢?只有到了清水坪,你才知道清水坪为啥没有成为景区?名为清水坪,其实这里最缺的恰恰是水。有山无水,清水坪拿什么吸引游客?

没事的时候,清水坪村支书高建民与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到南湾村看拦河坝,思索着清水坪啥时候也能建起这样的水坝,为清水坪增色。

在清水坪村发展规划中,计划在淇河上和村庄西部各修建一座塘坝,既能灌溉300多亩旱地和200多亩退耕还林地,又可以在小范围内形成小景色。

我们期待,清水坪村也能早一日清水绕山坪,发展成景区,为村民带来更多的精神和生活上的富裕。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