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9月5日 星期

文章合为时而著
——读史国新中篇小说《逆行者》

于为民

打开散发出油墨芳香的《奔流》文学期刊2020年第6期,读到发表在小说专栏头题的史国新中篇小说《逆行者》,心中感到由衷的宽慰。这是我至今所读到的第一篇赞美被称为当代最可爱的人的白衣天使奋斗在抗疫前线出生入死,抢救病人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的文艺作品,也是一篇具有时代特色内涵的小说作品。

站在今天的时间关口,我们再次回望过去经历的时日,曾经一个个疑似与确诊数字在急剧增加;曾经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各地告急的信息频频刷屏;曾经全国各地医务人员递交请战书,按下红手印,义不容辞地奔赴抗疫一线,曾经一个个最美的逆行者穿越人海,逆行向前,把一个个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在见证病毒残酷的同时,我们也见证了更多人间至爱和人类社会的生死相依,休戚与共。

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河南省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全部取消2020年春节假期,86万名医护人员不约而同在第一时间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全力以赴抗击疫情,以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交出一份出色的全国抗疫“河南答卷”。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湖北武汉,蔓延华夏大地,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事件。目前,新冠肺炎仍在全国各地为害,且不断发现新的传染源,防治新冠肺炎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从这一意义上讲,为一线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点赞,记录抗疫历程的中篇小说《逆行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逆行者》讲述了一个在抗疫斗争中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2020年1月26日也就是大年初二,黄河医院呼吸科的医护人员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正准备更衣下班,科主任召集大家开个短会:医院党委接到上级指示,

可能要支援武汉或本市的传染病医院,多少天不好说,肯定有风险,大家都回去跟家人商量商量,报名截止到今晚10时。38岁的主任医师娟子,散会后想都没想就直接到主任办公室报名。善解人意的马主任告诉她:“你不行,女儿还不到3岁,老娘的腿才摔伤,走起来还一瘸一瘸的,离不开人照顾。还有就是你家缺个男人,你得快点给女儿找个爸爸。你和那位校长谈的咋样?差不多就行啦,挺好的!”

在医院工作,虽然经历过不少生离死别的场面,但谁也没有面对过新冠肺炎病人,电视里整天播放武汉病人的镜头,微信里各种信息不断,人们谈论的几乎都是关于疫情发展的忧虑,神秘和恐惧感多多少少在心头蔓延。

第二天,科里已接诊了3名新冠肺炎病人,全部集中到市郊的传染病医院集中救治。马主任告诉娟子:“医院党委通知了,这次上前线,咱们科里就定你了,不去武汉去市传染病医院。最后拍板的时候,院长说,娟子是党员,还是党员先上!”

虽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娟子马上表态:“对,我是党员,我去!”

回到家里,娟子故意用随便的语气告诉年过六旬的母亲去传染病医院的事。本以为母亲会流很多泪,哪知母亲却破天荒地端了半碗白酒为女儿壮行:“你半晌一回家我就知道什么事儿了,你说你是党员,是医院党委定下的,我都懂。你爸爸生前也是党员,基层党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国泰民安时显不出来,一旦有险情了共产党员就得上!”

从小学教师岗位退休的母亲平时很少谈论政治话题,今天说得又有理又实在,还把自己脖子上戴的玉件挂在女儿脖子上,留个念想。母女俩深情拥抱,这种独特的生离死别的场景,令读者禁不住热泪盈眶。

黄河医院为出征传染病医院的8名队员举行了送行仪式,院党委书记作动员讲话:“疫情在前就是大敌当

前,全院2560名医护人员,2502人写了请战书,你们8名队员,有7名都是党员,你们有精湛的医术,更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一定能够打赢这场阻击争,全院医护人员等着你们凯旋!”

在市传染病医院,娟子和同事立即投入紧张的救治病人工作中,因为是党员,娟子被任命为第三小组组长,同娟子住一室的医专附属医院护士刘兵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工作方便,当天上午她就忍痛割爱把及腰长发剪成了小平头。这细节让人想起在武汉抗疫前线众多的女性医护人员,为了工作相约剪去心爱长发的故事。

这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平时在医院里,病人从来不问你是不是党员;医院团购分房加分,职称、工龄、双职工等条件都会加分,但党员是不加分的;评职称提拔科室主任,评选优秀医生,也不问你是不是党员。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是组织对党员的信任和考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种光荣和自豪。工作时穿上防防护服很难认清谁是谁,娟子让同事在衣服前后写上“黄河医院”“党员娟子”。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河南省的基层党组织凝聚了500多万名共产党员,300多万名志愿者,从省委到村支部,省市县村多级联动,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展现了抗击疫情的河南力量、黄河精神和中原效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医师李星在武汉方舱医院抗疫一线身先士卒,不惧危险,与队员一起分发药品食品,派送物资,创新优化工作模式和流程,服务患者最多时达1500多人。她特别重视安全防护和心理疏导,实现了零感染目标,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他带领的15名护理人员中有7名护士火线入党。5月9日全国妇联宣传部、国家卫健委直属机关党委联合开展“致敬了不起的她、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发布活动,表彰40名一线女医护人员先进事迹,李星

榜上有名,成为河南唯一入选的医护人员,《逆行者》中的娟子分明就是实际生活中的李星和众多的女医护人员。

白居易在总结创作经验时,着重谈到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得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结论。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事件中,新闻和文艺工作者应该随时随地跟进,宣传和总结这一重大战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讴歌先进典型事迹,讲好抗疫故事,鼓舞全国人民的意志和信心,为抗疫贡献一分力量。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所谓的文化大家和文学大腕,对这一重大事件充耳不闻,仿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抗疫开始至今,除了后来出版发行的介绍钟南山院士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外,尚难看到能够让读者过目不忘的文学艺术作品。在这样的环境下,《奔流》在显著位置发表史国新的中篇小说《逆行者》,越发显得难能可贵。

史国新是记者,也是作家,作为新乡日报社副总编辑,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历练,使他清楚地认识到文学作品必须为时代立卷,为抗疫英雄点赞,讲好抗疫故事,为时代留下一份真实的历史备忘录。创作这篇小说也得益于他的夫人就是一位资深医务工作者,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战役。正因为非常熟悉医院和医生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创作愿望,两万多字的中篇小说一气呵成。凡是读过中篇小说《逆行者》的读者都会为之感动,这是一部反映抗疫斗争的成功的重头作品。《逆行者》创作的成功再一次揭示了作家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必须具有敏感的观察力和分析思考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艺术造诣,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学作品。

(作者系《河南日报·农村版》原总编辑、高级记者、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著有长篇报告文学《75·8劫难》。)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