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公安局菏宝高速交警大队民警郜学军
1993年12月,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的一个小山村,19岁的郜学军怀揣着从小就有的从军梦,奔赴山东莱阳,光荣地成为一名工兵。满怀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郜学军从士兵到班长,再到排长、连长,一步一步走到营长的职位。16年的军旅生涯,磨砺出他特有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和服从意识。2009年3月,35岁的郜学军响应国家号召,依依不舍地脱下陪伴他16年的“橄榄绿”,开始了自己的警营生活。
郜学军生长在贫穷的小山村,全村只有200多口人,祖祖辈辈种庄稼干农活,靠天吃饭。他从小就有当军人的梦想,长大后专门改了“学军”这个名字,寓意向军人学习。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高中毕业的郜学军辍学在家务农。1993年12月,一则征兵的通知点燃了郜学军从军的热情,连续三天三夜的思想斗争后,郜学军决定告别生他养他的大山,去逐梦绿色军营。
走的那天,半个村子的人送他到村口,他拿着村民凑的200元钱和20个煮鸡蛋,心中暗暗发誓,不干出个模样儿绝不回来。
到军营后,郜学军刻苦训练,两个月下来瘦了10公斤,变得又黑又瘦。
由于表现优秀,郜学军后来被推荐到长沙工程兵学院上军校,毕业后分配到驻焦作某部,一干就是16年,从士兵到营长,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保持着战斗的姿态。
2009年3月,脱下“橄榄绿”,换上“藏青蓝”,郜学军不仅没有放松自己,而是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格了。参加完岗前培训、等待走上新岗位的日子是焦急而漫长的,他每天除了等候消息、照顾家人,坚持体能锻炼和政治理论学习。他说:“只有这样,到了警察岗位才能够不掉队,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才能打得赢、追得上、说得过。”
当时,市公安局长济高速交警大队刚成立不久,急需补充警力,组织就找到郜学军谈话,让他从事高速交警工作。
高速交警是警察当中最危险的警种之一,有好朋友劝他不要去那里上班。“组织培养我这么多年,怎么能在这时候掉链子,越
是危险的地方,我越要去!”
带着那股“倔劲儿”,郜学军成了一名高速公路交通民警。到新岗位之后,他认真学习公安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很快成了高速交通事故的处理能手。
自从踏入警营那一天起,郜学军就给自己立下规矩,要时刻发挥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永葆军人作风和本色,时时为老百姓想,事事为老百姓做。郜学军告诉笔者,处理事故就讲究“公平”二字,唯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消除一切私心杂念,工作才能不出错,才能公平公正,老百姓才会满意。
郜学军还告诉笔者他的一个“小秘诀”:他在勘察事故现场时从来不接电话,为的就是杜绝打电话来说情,影响处理事故的公正性。他说,无论岗位在哪,从军营到警营,党员的身份没有变,头顶的国徽没有变,忠诚的初心也永远不会改变。2019年2月14日,我市普降大雪,正在值班的郜学军接到报警称,在获嘉服务区有一名孕妇因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身体多处骨折,需要紧急施救。大雪封路,加之孕妇受伤,情况万分紧急,郜学军开车前去救援,好几次发生侧滑,有惊无险。到现场了解情况后,郜学军立即让孕妇坐上警车,一路护送至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并帮助孕妇家属办理入院手续。一直等到医院给孕妇检查完毕后,他和同事才离开。
郜学军坦言,眼下正值全国交警系统“减量控大”专项行动开展如火如荼之际,而事故预防又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菏宝高速交警大队的一名事故民警,要全力做好“除隐患、防风险”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高速公路发生事故,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勘察现场到办理案件,从调解纠纷到调查回访,郜学军数年如一日,始终不减对岗位的热爱,始终不减对群众的热情,从警11年来,郜学军出勘各类现场2000余起,其中调解群众纠纷上千次,未发生一起因群众不满引起的上访投诉案事件。
(张振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