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7月30日 星期

敢拼才会赢挑战无极限
——记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河师大方正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双喜
王双喜(中)热心从事法律援助工作

编者按穿上军装,保家为国,他们把宝贵的青春无私地献给了国防事业;脱下军装,本色不改,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划下精彩的航线,他们是退役不褪色、军魂永在心的退役军人。河师大方正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双喜就是成千上万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他用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一曲铁肩担正义、爱心铸和谐的赞歌。

他从军20多年,成长为一名副团职干部;服役期满,他自主择业,成为一名律师,为百姓讨回一个又一个公道,用辛勤的汗水维护法律的尊严。他办理了大量的法律援助案件,其中4个法律援助案件入选省市十大法律援助精品案件,多次荣获省(市)优秀律师、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今年春节前后,他荣获“2015年度~2019年度河南省优秀律师”称号,并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为我市退役军人争光添彩,为我市连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注入了新的活力。

军人是风险、也是和平的代名词,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建军93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报专程采访了王双喜同志,记录了他的点滴事迹以飨读者,衷心祝愿广大退役军人与王双喜同志一样在不同岗位上勇往直前,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眼前的河师大方正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兼党支部书记王双喜,短发,穿着显得格外干练的衬衫,说话时常会拿起桌上的资料验证一下,很容易让人想像成出庭辩护时出示证据的动作。他已经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渗透于生活的各个环节。

这是笔者第二次接触王双喜。第一次是在2019年“八一”建军节之后,当时他刚被表彰为“新乡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约了好几次采访,都因时间不凑巧而作罢。眼看今年“八一”建军节将至,记者多次邀约,王双喜才算履行了去年的“承诺”。

拼命三郎弯道超车

翻开王双喜的人生字典,最醒目的两个字,便是“拼搏”。

1986年7月,王双喜从军校毕业,分配到驻新某部工作。当时,很多与他一起从军校毕业的战友都感觉轻松了,也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但王双喜却迷茫起来,他时常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静静地看着天边的晚霞逐渐黯淡,直到夜幕笼罩,

点滴星光悄然出现。如何突破自己?未来将会如何?对未知的好奇如同黑夜中的星光,使他困惑、使他思考、使他难以入眠。

终于有一天,王双喜想明白了。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成本最低的提升自己、实现梦想的方式。于是,怀揣着对初心的坚持和对梦想的渴望,他重新投入学习。放下困惑的他,坚定地投身自学考试大军,一边做好本职工作,一边学习考试。几年间,他锁定目标,一日不曾懈怠,先后拿到了郑州大学和河南财经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经济管理专业以及法律专业的本科文凭。如今,已是“河南省优秀律师”的王双喜重新回顾那段时光时说,青春的汗水告诉他,拼搏才是进步的唯一道路。正是有了这段学习的经历,开阔了眼界,才让他从部队转业时,毅然选择了自主择业,选择了新的挑战。

2002年12月,时年38岁,已是副团职干部的王双喜从部队转业。为了不给政府添麻烦,为了实现自己的律师梦,他放弃了安排工作的机会,选择到河师大方正律师事务所做一名行政辅助人员,也正是在河师大方正律师事务所,王双喜赢得了“拼命三郎”的称号,敢闯敢拼的他开始绽放光彩。38岁了,很多人觉得他已年近不惑,还能做出什么成绩?但是,他从为资深律师做助手开始,一点一点学习,积累经验。无论大事小事,他都力争做到最好。遇到疑难案件,他和同事群策群力,向前辈先贤思齐。白天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他都一一记录下来,休息后再琢磨,凌晨起床的家人时常会发现王双喜独自坐在客厅,开着一盏小台灯在纸上写写画画。

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在2007年,历经3次“法考”,王双喜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一名专职执业律师。也自此,王双喜踏上了“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走上了弯道超车的新征程。

公平正义渗透人生温度

“那是2008年的秋天,秋高气爽,工作起来心情很好,经过多方调查取证,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证实了我的当事人已经偿还了部分借款,法庭当庭予以支持。”说起自己代理的第一起案件,时隔12年,王双喜依然记忆深刻。

那是一起2万元的普通民间借贷案。律师事务所将案件交给他承

办时,他非常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对待,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于是,他走访多名证人,想尽各种办法,终于印证了自己的当事人已经偿还债权人1万元借款的事实,推翻了对方要求当事人偿还2万元借款的诉求。在他看来,案值不分大小,每一起案件都渴求着公平正义,也渗透着人生温度。

也基于此,王双喜代理的每一起案件,都将社会效果看得比胜诉更重要。也正是有了这个理念,王双喜代理的案件常常会印证自己的名字“双喜”,取得社会效果和案件胜诉的双赢。

延津县僧固乡李庄村何某从事农村电工工作30多年。2015年4月9日,何某在检修电路、抄录电表时,从高处跌落身亡,终年60周岁零4个月。

飞来横祸后,更让家人伤心的是,出事那一刻起,何某30多年的电工履历好像一下子消失了。

何某的妻子朱某向延津县某供电公司主张工伤保险待遇权利。法律规定,主张工伤保险待遇权利的前提,必须提供“劳动合同文本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但是,农村电工从未与供电公司签过用工合同,这是多年惯例。

无奈,自2015年6月起,何某的妻子朱某委托律师,试图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利,结果,延津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超出受理范围”为由不予受理;县、市两级法院以“不能提供劳动合同文本等有力证据”为由,驳回诉讼请求。

2018年6月,经信访部门介绍,朱某向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王双喜承办该案。

面对涉及“农村电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在全国范围内的胜诉率几乎为“零”的实际,王双喜拿出退役军人的攻坚精神,盯着重点和难点,一一攻坚克难。

鉴于朱某原来提供的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不符合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惯性思维中的证据形式,王双喜接受指派承办该案后,进一步指导朱某向街坊邻居收集与何某生前从事农村电工工作有关的各种书证。经过努力,又收集到了与供电公司有关的《延津县电业局农村电费抄表卡》抄表底联70页、《安全用电告知书》存根23份、《隐患整改通知书》31份等3组证据。这些新收集的证据,对“一裁两审”中提供的8组主要证据,起到了补强证据的作用。

又经多次翻阅法律条款,精心准备,2018年7月6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再审时,王双喜围绕再审法庭归纳的争议焦点,发表了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的代理意见。

最终,再审法庭对其代理意见予以采信,认为一审、二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应当撤销二审判决和一审判决,改判“确认何某与供电公司自1998年10月起存在劳动关系”。

最后,供电公司在已经赔偿3万元的基础上,再赔偿朱某各项损失15万元,共计赔偿18万元。

守道无畏践行社会责任

在新乡印染厂(现已更名为景弘印染有限公司)改制过程中,在该厂干了一辈子锅炉工的刘某等5人突然没了工作经历,这也代表着这几人在该颐养天年的年龄,拿不到应得的退休金,还得为生活奔波。

刘某等人慕名找到王双喜,委托

王双喜代为主张权利,经过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刘某等5人胜诉。但是,新乡印染厂不服仲裁裁决,起诉到区法院,又上诉到中级法院。区法院和中级法院判决刘某等5人败诉。面对这个僵持的局面,王双喜不畏艰难,将案件上诉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最终,凭借刘某等5人持有的新乡印染厂的出入证、两名退休的车间主任的证言以及新乡印染厂给其中一名职工颁发的“先进工作者”的证书等证据,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当庭判决刘某等5人与新乡印染厂存在劳动关系。随后,新乡印染厂为刘某等人办理了退休养老手续,刘某等也拿到应得的养老金。

据悉,这起历时6年、耗费了巨大精力的案件属于免费的法律援助案件。当记者问王双喜“免费的法律援助案件,您怎么还这么用心”时,他说,自己在长期的办案过程中发现,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维权程序非常繁琐,不少农民工因维权成本太高而放弃权利。长期以往,这种情况必将给社会增添不稳定因素。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军队转业干部,应当履行社会责任,为政府排忧解难。

除此之外,王双喜还办理了不少促进政府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的案件。卫滨区居民黄某的未成年女儿被一地痞羞辱,黄某得知后前去制止,反被地痞打伤住院,地痞恶人先告状,某公安分局未经认真调查,即对黄某作出拘留10日、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致使黄某情绪激愤,声称要进京上访。律师事务所指派王双喜承办黄某的案件,他劝导黄某要相信法律,相信政府,并代为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行政处罚决定。法院经一审、二审,依法撤销了这个行政处罚决定。

王双喜还先后申报为市法律援助中心、市总工会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律服务志愿者,积极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后来,王双喜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才能最大限度帮扶弱势群体、履行社会责任。于是,在上级领导机关指导下,王双喜牵头成立了弱势群体维权工作站,带领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承担起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责任。原阳县农民工朱某、辉县市农民工张某、新乡县农民工孔某、长垣市农民工杨某等,先后因工伤事故等劳动争议慕名而来。这些案件均耗时三四年,历经劳动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近20个法律程序,难度之大,工作量之多,不言而喻。但是,每当官司胜诉、赔偿款执行到位,看到农民工脸上露出笑容的时候,王双喜就会为自己履行了社会责任、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而感到欣慰。其中,王双喜承办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件,先后有两个被表彰为河南省十大法律援助精品案件,两个被表彰为新乡市十大法律援助精品案件。

人的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付出的方向不一样,收获的也是不一样的人生。

“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律师”“全省律师行业优秀党员律师”“新乡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和省、市十大法律援助精品案件等殊荣……王双喜用一沓沓荣誉,印证着他的人生历程,践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

(宋明杰文/图)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