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鹏文文/图
2016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3012件,调解成功51149件,调解成功率达96.4%。
“十三五”期间,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9946件,共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19073人次。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2019年10月底全市全面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市法律援助中心被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评为“中彩金”项目贡献突出实施单位。
近年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紧扣“一个统筹、四大职能”新职责新定位,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荣获部、省级荣誉53项,市司法局荣获省级文明标兵单位称号。我市牛秀丽、孙浣冬两名同志被司法部授予“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称号。
精准发力 法治政府建设开创新局面
2019年年初,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挂牌成立,标志着市司法局全面承担起“一个统筹、四项职能”的新使命、新任务。
很快,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就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制定出台了“两规则一细则”,加快推进依法治市系统化和制度化。为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以法治创建为抓手,切实做好基层法治建设工作。创新了“关键少数”学法用法举措,领导干部述法考核、党委中心组学法等实现常态化,我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述法考核、“千校一课”法治思维培育工程等创新经验入选司法部法律服务案例库。而以市长为组长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市法治政府机构的逐渐健全。去年,中央依法治国办加强“市县基层法治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司法部副部长刘炤出席会议。
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市审计局荣获河南省第二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称号;完成《行政执法主体清单》审定公布工作,确认市级行政执法主体47个;探索建立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告知制度,市市场监管局等5家单位荣获全省第二批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单位称号;全面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度,2015年7月1日实施备案制度以来,共审查市直各执法单位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299件。
如今,全市立法工作稳步推进,行政争议有效化解,行政执法日趋规范,重大行政决策水平有效提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成常态,老百姓遇事找法、依法维权的观念日益增强,尊法学法守法蔚然
成风,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顺应期待 公共法律服务实现新发展
5年来,我市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9946件,共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19073人次。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市司法局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司法鉴定、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组建了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服务队,多次深入基层,开展法律服务。无论是服务精准脱贫、参与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还是开展“送法下乡”“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等志愿服务活动,市司法局都搞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参与者及群众的好评。
市司法局还持续提升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层次、能力和实效,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体平台建设“三个全覆盖”。一是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市司法局指挥中心及县(市)、区司法局指挥中心已建成投用,总面积500平方米的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顺利建成启用,全市12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5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3136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部建成。二是高质量完成公证机构改革。2017年高质量完成了公证机构改革,公证体制改革在全省实现了“三个率先”:率先实现了市政府名义下发公证体制改革文件;率先实现了城区公证机构改制为不纳入编制核定和财政管理的事业单位;率先实现了城区公证机构整合,并隶属于市一级管理。组织律师团为千余数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抓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持续加大对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妇女和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力度,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十三五”期间,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9946件,共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19073人次;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2019年10月底,全市全面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市法律援助中心被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评为“中彩金”项目贡献突出实施单位。
整合资源 刑罚执行取得新成效
今年7月份,《社区矫正法》的正式实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有法可依的坚实保障。
为更好地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市司法局最大限度充实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力量,提高社区矫正执法水平和社区矫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促进戒毒所与社区矫正工作有效对接。在全省率先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社区矫正对象集中点验和训诫活动,在市级层面组织开展心理矫治咨询师培训、对社区矫正对象持有出入境证件专项排查活动、社区矫正对象行为规范训练。全面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选派58名监狱戒毒警察参与县(市)、区社区矫正执法,实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用警全覆盖。
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狠抓安置帮教工作,重点帮教对象核实成功率100%,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启动实施市监狱“十三五”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市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被司法部戒毒管理局表彰为全国“六无”强制隔离戒毒所,市监狱和市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双双实现了连续21年监管安全。
落实责任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新突破
“在处理农村矛盾纠纷时,不能治标不治本,有时,矛盾只是有一口怨气,调解员只有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疏通这股怨气,才能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才能更好地实践‘枫桥经验’,创建平安家园。”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岳绍琪用一句话,诠释了“枫桥经验”对基层司法行政干警的要求。
近年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高规格召开全市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暨平安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以“防风险、除隐患、保稳定、迎大庆”活动为载体,深化“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围绕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强化访调、诉调、警调对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调解组织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成立律师行业调解委员会,推动在律师事务所、法院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26个,全市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3318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45个、个人调解工作室36个。共创建河南省规范化司法所45个,我市9个司法所被省司法厅命名为“河南省五星规范化司法所”。2016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3012件,调解成功51149件,调解成功率达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