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高质量发展,不能“高枕”。高枕无忧,亦无“优”。
老话讲得好:“幸福不会从天降。”“天上不会掉馅儿饼。”睡在床上,日夜梦呓。到头来,最多混个肚儿圆,最多马背添个鞍。
说实话,长垣县域经济在历史上是“瘦筋筋”,属于“地下无矿藏,地上无资源”的穷地方。长垣曾经是包袱,曾经是累赘,用一句摇滚歌词就是“我曾经一无所有”。但生活在“三善之地”“君子之乡”的长垣人,有的是“十万大军出长垣、白手起家打天下”的苦干精神,有的是“无中生有、有所作为”的创新意识,不靠老天吃饭、不向他人乞怜、不在角落哀怨,撸起袖子、打拼敢闯,最终赢得“南长葛、北长垣”的赞誉。
的确,落后都是暂时的,只要遵循规律,接棒奔跑,不折腾、不懈怠、不自弃,在县域经济高质量的“跑道”上,终能成为让人刮目相看的“黑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最终就是最美的画图。同理,一时的标杆,不意味着永远的高枕无忧。因循守旧,因“优”自喜,高枕无忧,势必败在县域经济新一轮的竞争中。
高枕无“优”,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抓紧“醒来”“起来”。把县域经济发展之路的“三起来”当作路标,每个“起来”都是时代的呼唤,每个“起来”都是报晓的鸡鸣,每个“起来”都是出发的号角。“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起来”就是为了赶路,“起来”就是为了奔跑,“起来”就是为了追梦。不穷折腾、不瞎指挥,不打“太极”、不玩“花腔”,不临渴掘井,不虚头巴脑,不站在这山头,望着那山高,高质量发展没有终南捷径,产业就是发动机、创新就是变速器、环境就是高底盘,在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加满油,跑起来!
长垣,如长河奔腾,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县域流动,推动“防腐、起重、烹饪、卫材”四大产业之船,扬帆远行。用改革创新的大手笔,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布上,绘出长垣日出黄河的橘红色,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增添新乡亮丽的“三原色”。
长垣,路长且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