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6月4日 星期

依山傍水筑新梦
——记辉县市平岭村党支部书记、岭香合作社总经理郭立华
辉县市张村乡平岭村党支部书记郭立华(右一)组织党员干部在郑永和事迹纪念馆学习参观

20世纪70年代,县委书记郑永和带领县委机关干部上山植树,留下一片青山;20世纪90年代,郑永和带领老干部服务队,治虫扶贫,架桥铺路,修北干渠,引来一池清水。进入新时代,辉县市平岭村人继续发扬“辉县人民干得好”精神,在党支部书记郭立华的带领下,通过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于2018年退出省级贫困村行列。

如今,平岭村方山作为辉县市、新乡市乃至河南省周边城市的后花园,许多游客自驾游至此,休闲旅游,徒步登山,已成为游客“留住乡愁”的首选之地。2016年入选河南省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被河南省旅游局授予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新乡市“红色教育基地。

脱贫之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奔小康,如何将老书记留下的这一片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如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开发平岭村丰富的地热资源和地下溶洞群,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几个问题成为了平岭村党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0年前,平岭村通往县城的唯一一条路还是沟里的一条冬雪夏水的“河道”,郭立华从这条路走了出去。当了3年兵后回到家乡,走的还是这条路。郑书记和他的老战友们已经在帮乡亲们治柿蒂虫,规划引水修路。郑书记总结了平岭村贫困的原因是“穷在路上,苦在水上,吃亏在没有文化上”。看到老书记和老干部为民服务的干劲,郭立华心中感受颇深。但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走出平岭,解决个人贫困,成家立业的问题。那一年,郭立华背负着父母期盼的眼光,告别了石头屋子老槐树,走出了家门。

在商海弄潮中,郭立华成立了辉县第一家仿古楼梯和塑钢窗生产工厂,在县城成了家,买了房。摆脱贫困后,郭立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接父母到城里享福。金窝银窝舍不得自家草窝,看得出来父母不愿离家,村里的老人也是一样。如何让父母和乡亲们在家乡安享晚年?郭立华一直在思索,并萌发了带领乡亲们摘掉穷帽子的想法。当全国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郭立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300余万元和乡亲们集资的30多万元合到一起,建立了30余个香菇种植大棚,成立了辉县市岭香合作社。在坚定的脱贫信念支撑下,郭立华和乡亲们一起埋头苦干,香菇种植连续3年获得大丰收。2018年平岭村人均收入超过了贫困线,终于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乡亲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种植业有风险,受市场、气候、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单靠这一项是不行的,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郭立华开始思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一条风险小可持续的路子。

郭立华反思近年来平岭村的发展,路修好了,水也通了,香菇丰收了,柿子也不长虫了,但村民收入却上不去;村民到县城里卖烘柿、红薯、小米,让城里人吃到了纯天然食品,但平岭村的产品却没有增值;平岭有山、有水,也有人来旅游,但留不住游客;留不住游客,就养不了一方人,就留不住“乡愁”。

事在人为,绿水青山不会自己变成金山银山,得有人去改变。如何去改变,又成了摆在郭立华面前的一道新的难题。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几年以前,平岭村大多数村民是守着石屋石院,土里刨食,靠天吃饭,天旱盼下雨,丰收怕贱卖。个别有眼光的盯上了进山人的口袋,开始接待客人,搞农家乐,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从出门找市场卖货到等顾客上门送钱,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餐饮住宿,发挥红色旅游与生态游优势,这就是平岭村要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郭立华的想法让乡亲们眼前豁然一亮。

观念一变,思路变宽。在党支部的正确引导下,村民陆续搞起了农家乐,村里没有了闲人。农家旅馆多了,游客有地方住了,经济也就发展起来了,白天方山是登山场,晚上平岭村是小“香港”,灯火辉煌,人来人往,欢声笑语,歌声悠扬。

居安思危。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问题也显现出来:接待能力严重不足,游览线路过短,使得平岭村缺乏吸引力,无法吸引回头客,众多资源被浪费;农家乐档次不一,接待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进行有效管理。这些问题怎么办?谁来进行规范化管理,又一次让郭立华陷入深思。

打造五个高地,做好五篇文章

据悉,经省物探队两年的勘探,已经探明平岭村地下有丰富的矿泉、温泉水资源,有充足的人畜饮用水源。更神奇的是,勘探队还发现了1平方公里的

豫北最大的地下溶洞群。按照辉县市批复的《平岭村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平岭村的乡亲们和郭立华明确了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五个高地,做好五篇文章。

打造红色基地。保护和修复抗战遗址和老干部服务队旧址、5000斤大米桥、一人桥、郑永和纪念馆、北干渠系列之益民洞、思源洞、船底池等,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打造康养圣地。计划将温泉井开发出来,与各个古村落农家院相结合,建成以民宿、康养、度假为一体的单个农家小院。吃绿色产品,住农家旅馆,登山顶长城,游地下溶洞,冬赏雪景泡温泉,将成为不久的将来最浪漫的事儿。

打造洞天福地。平岭村在船底池的峡谷里发现了面积1平方公里的地下溶洞群,计划将溶洞群连在一起,打造夏日避暑基地。另外,还将利用开发出来的温泉水,营造“热带雨淋”奇观。

打造研学基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质奇观、农耕文明……这些资源将成为打造研学基地的重要因素。

打造登山高地。平岭群山连绵,山脊平缓,是登山爱好者的理想登山之地。平岭村规划在山顶修建登山步道,白天登顶,看群山壮丽;晚登长城,观星河灿烂。

做好红色文章。充分发掘抗战文化和艰苦奋斗红色文化遗存,进行广泛宣传,让红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做好绿色文章。在现有岭香合作社的基础上,加大有机林果、有机农业、特色种植规模,满足家庭旅馆需求,让吃在方山,成为平岭村的特色品牌。

做好传统文章。要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加大传统村落文物收集,展示农耕文明场景,加强宣传推介,让平岭村真正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世外桃源。

做好科普文章。将方山建成一个大的研学“部落”,把传统文化、天文地理、地质溶洞、农林科技、民俗民情作为重要的展示内容,吸引专家学者驻场讲学,让游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做好养生文章。休闲度假,食疗药膳,养老保健,都是养生这篇大文章的内容。清新空气,绿色食品,富矿温泉,都是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平岭村着力打造疗养圣地,以此吸引养老机构落户投资,带领村民致富,推动乡村发展。(王梅芳文/图)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