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若敏 郑健
所谓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国家综合运用各项国家职能,通过制定意识形态政策、设立意识形态机构、配备意识形态管理人员,占有支配意识形态资源和组织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国家权力。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些论断是对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的政治界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退役军人这一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确定性,退役军人意识形态具有多变性、可塑性。他们服役期间的生活世界主要是军事实践活动,处于精神成长的过程。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和灌输,置身于“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政治环境中,置身于“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事环境中,意识形态根基牢固。退役之后,生活世界主要是社会实践活动,处于行为转变的过程。军队环境的单一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集体群居生活的他律性和个体独居生活的自律性之间的考验日益尖锐,政治上的随意性、思想上的倦怠性、生活上的负重性表现明显。如不及时加强理论教育,势必出现政治立场逐渐摇摆不定、军人经历逐渐淡化模糊等问题,从根本上影响意识形态的塑造定型。因此,加强党对退役军人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关心爱护退役军人的根本之举。
新年伊始,疫情突现。习近平总书记一声令下,广大退役军人立即响应,积极备战,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相当抢眼:党的主张和军队作风的主流声音始终主导社会舆论,爱国报国的热情被持续激发并持续高涨。即使是有个人诉求的退役军人群体,也表现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的崇高觉悟,表达个人愿望的活跃程度显著下降,涉“军”负面热点事件的发生频度和影响力度显著下降。因此,加强战疫期间退役军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分析研判,能够为加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领导提供精神力量、创造有利条件。
要提升意识形态素养。这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键所在。退役军人群体在意识形态素养上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党的政策方针的认同度和接受度,会影响在群众中的解释力、说服力。尤其是这次战疫,不但需要退役军人就疫情认识疫情,更需要辩证回答疫情蕴涵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当前退役军人意识形态建设方略,重点需要从理论信仰这一“总开关”入手,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切实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要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从党的历史看,每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每一个重要理论的推广普及,都伴有大规模的思想教育或意识形态教育运动。从党的实践中看,我们过去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文化战线,曾多年奉行“大批判开路”的做法,忽视正面的宣传教育,结果很不利于意识形态的建设。因此,要结合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脱贫攻坚、疫情防治等重大事件,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心理咨询、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摸清退役军人群体关注热点和思想情绪,使大家认识理解并遵守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基本底线和社会责任,持续增加教育内容的有效供给,用大量正能量的文化产品来装扮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意识形态内容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实现知识系统、价值系统和信仰系统的传播统一。
要强化危机意识教育。退役军人在战疫中帮助群众强化危机意识教育,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退役军人大都经历过战争打仗、瘟疫消杀、抗击地震、抗洪抗旱、非典防治、清除冰冻、生化处置、扑灭大火等突发危机行动。在危机包括疫情面前,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不论是认识还是行为,与普通群众相比,都有着先天条件和后发优势。退役军人来自于群众、渗透于群众、扎根于群众,要让群众在退役军人群体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制作教育宣传片、编写科普读物等形式,以亲身的经历、开阔的视野,在群众中开展危机意识教育,帮助群众提高危机应对能力,避免因过度应对、错误防范导致生命财产损失。同时,持续跟进,纾解心理创伤,提升健康素养,引导向科学生活方向转变,实现危机管理由应对向谋划的转变。
(作者系新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党组成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