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深化殡葬改革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殡葬改革的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实施方案》,根据相关规定,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群众关切,着力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按照“教育引导、改善服务、党员带头、政策激励、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推进移风易俗为着力点,以深化殡葬改革为牵引,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保障,通过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工作,着力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进一步下大力气,持续深入做好殡葬改革工作。
一、全力抗击疫情,肩负责任使命。各级民政部门和各殡葬服务机构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特殊时期,全体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挺身而出、亮身份、争先锋、做表率,以模范行动影响带动干部职工全方位参与联防联控工作,纷纷带头做疫情防控的冲锋者、战斗者,发挥好旗帜作用,多举措维护治丧秩序和服务环境,以忘我的负责精神坚守殡葬服务这个“特殊防疫岗位”,担当起殡葬服务社会责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贡献。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落实。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坚持以政策激励、正面宣传、说服教育为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方针政策,让群众从心里拥护。旗帜鲜明反对大操大办、封建迷信,倡树文明殡葬新风。二是要加强殡葬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更新改造现有火化基础设施设备,重点对殡仪馆危房和陈旧设施进行提升改造,确保基础设施符合安全、环保标准。大力支持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按照集约化、园林化、生态化原则,县(市)各建成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示范性农村公益性公墓。三是要加强殡葬服务管理。强化殡葬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市、县(市)殡仪馆由政府建设管理。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提供殡葬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推进殡葬服务供给主体和方式多元化。殡葬服务机构要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和明码标价制度,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保证中低价位殡葬服务和用品足量提供。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规范和加强经营性公墓管理,探索建立最高限价制度。经营性公墓要在未开发建设、未销售的区域内至少划出30%的墓位用于公益事业,依法实行限价销售。四是要提高火化率和节地生态安葬率。科学划分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在火葬区,除了有国家政策规定外,遗体必须实行火化,积极推广骨灰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倡导骨灰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区,引导群众实行集中安葬,倡导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五是要严厉打击殡葬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疏堵结合、分类施治,严肃整治违规乱建公墓、违规销售超标准墓穴、豪华墓、天价墓、活人墓、宗族墓,炒买炒卖墓穴或骨灰格位等问题,遏制公墓企业暴利行为。
三、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加强党对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工作格局。建立市、县、乡、村级书记一起抓的格局,市委、市政府成立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工作领导小组,各地也要相应完善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四、加大财政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将殡仪馆、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设施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行、管理、维护等费用,以及惠民殡葬补助、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所需资金纳入市、县(市)政府财政预算。县(市)要积极争取将殡仪馆新建(改、扩建)纳入国家社会服务兜底工程项目。配齐配强殡葬事业单位人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设立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管理人员缺乏问题。加强殡葬服务人员能力建设,建立殡葬专业人才队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强化用地保障,落实惠民殡葬。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用地按照公益性事业用地划拨,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用地可以从集体土地中按照农村公益性用地调剂解决,也可以利用原有集体存量用地进行改造。根据辐射区域人口数量、满足10年使用需求和集约化、园林化、生态化的原则确定用地面积,乡镇级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不少于50亩、县级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不少于100亩、市级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不少于200亩。逐步增加惠民殡葬服务项目和标准,实行火化的,由市、县级财政予以补助。对殡仪馆、公益性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落实政府投入和税费减免配套优惠政策,确保其持续稳定提供基本殡葬服务。
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设施建设,提升遗体火化率、节地生态安葬率,对工作推进不力、职责不落实、措施不到位以及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地方和部门,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