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书武
气胸穿刺引流术,需要定位准确、操作精细,才能避免留下后遗症。郭浩几乎是在视线完全受阻的情况下,凭借丰富的经验,完成了此项精细操作。这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首例新冠肺炎并发气胸的引流术。
郭浩是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2月11日随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支援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2月28日凌晨,郭浩正在病房巡视时,13床患者反映自己左侧胸口疼痛,就立即为他做心电图并抽血化验,检查结果都是阴性,患者随后自述症状有所缓解。
2月29日晚上,郭浩等人刚刚上班,医院影像科电话通知13床患者白天复查胸部CT发现左侧大量气胸。郭浩感到有些不可思议,那时,国内还未公开报道过新冠肺炎并发气胸病例,这名患者不敢说是国内首例,最起码是该院区首例。
如何处理这个病例?经过治疗小组慎重讨论,最终决定给予细管穿刺抽气。方案定下之后,接下来谁去实施?首先,这种操作都是近距离接触病人,被感染风险极高;其次,在目前的特殊防护下,医生视线要穿过护
目镜、面屏、头罩,视野严重受限;最后,医生戴着6层手套,手指灵活性下降,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郭浩表态自己操作。他戴上头罩、打开无菌包……受到防护设备的影响,经过反复定位,郭浩确定无误后才开始局部麻醉。
等开始穿刺的时候,郭浩的视线仍然很模糊,甚至连无菌盘里的穿刺针都看不见,还是他人带着无菌手套帮他找到的。穿刺开始了,郭浩左手死死地固定着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右手拿着穿刺针,按照预定穿刺点刺入,边回抽边进针。此时,他的眼睛看不见进针的深度,一切全凭手感。在进针的过程中,郭浩突然感到针头有一种落空感,回抽发现是气体,随即判断针头已经在胸腔内,证明完成了正确的操作。
为了避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郭浩特意留在病床前,与患者进行沟通,进行心理疏导。谈话期间,患者拿出手机,给郭浩拍了一张照片,声音颤抖地说:“虽然我看不到你的脸,但我要一辈子记着你的名字,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拍完照片后,患者擦拭了一下脸庞上的泪水。
在连续40多天的战斗里,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新乡医疗团队一共救治了70名患者,其中病危患者18例、重症患者41例,目前,已经全部转为普通型,有60多例已经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