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萍李振根通讯员辛吉轩文/图
2月22日下午,母亲走了。患恶性肿瘤的老人家,是带着剧烈的痛苦走的。
芦天成悲痛万分,因为在母亲撒手人寰最后的时光,他仅仅在床前陪伴了一天。
悲痛之余,他相信,生性厚道善良、通情达理的母亲,在天之灵一定会原谅自己为战疫而不能床前尽孝,一定会支持他向疫情发起新的无畏的冲锋。于是,他和哥哥等家人一块儿匆匆办完母亲的后事之后,又重返战疫一线。
(一)
芦天成,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为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他的母亲被确诊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多发骨转移,所剩时日已经不多。
忠孝不能两全。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芦天成让哥哥从外地赶来,照顾生活已不能自理的母亲,自己则赶赴单位加入现场流调组投入紧张的战斗中。直到母亲2月22日下午去世的前一天,才回家陪伴已不能开口说话的母亲,送老人家度过人生的最后一天。
知道事情原委的单位同事讲,芦天成其实是怀惴着强烈的愧疚在抗疫,明知母亲在世的时间不多了,他多么想好好陪陪母亲啊!可疫情形势非常严峻,现场流调工作直接关系全市人民安康,他将神圣使命扛在肩上,毅然打消了请假回家照顾母亲的想法,闭口不谈家中老母病情,坚持和同事一起圆满完成了一次次疫情现场流调任务。
(二)
为了加强卫滨区疾控中心的流调力量,市疾控中心将关口前移,安排人员驻守卫滨区疾控中心,负责到定点医院工作。芦天成和同事吕晓静,2月1日奉命第一批进驻卫滨区疾控中心帮助进行流调。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是疫情应对中的一项基本工作。疾控人员是抗击疫情的一线人员,要到现场开展调查,与患者面对面进行交流,询问患者在发病前后的一些暴露情况、接触情况以及活动轨迹、就医情况,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这样可以描绘一个清晰的传播链,为判定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以及划定消毒范围提供依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芦天成和同事吕晓静接受派驻期间,每天对卫滨区辖区内的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传染病医院报告的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了查清每一个患者的密切接触人员,芦天成带队入户找到当事人了解个人接触史,
找不到人就打电话了解,同时做好详细记录,常常是深夜时分才能完成当天流调报告。
为了弄清一名从武汉回来的疑似患者的生活轨迹,他和卫滨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密切接触者。
就这样,他白天随时待命进行疑似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坚持现场流调组24小时轮流值班,晚上参加专家组疫情研判分析会,经常加班到深夜,忙时几天也不能和母亲见上一面,只能在电话里表达自己的关心。每次通话,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他明白,癌症晚期的母亲,由于病痛的折磨,此时太需要他这个学医的儿子在身边陪护了。他亏欠母亲的太多太多……
(三)
芦天成是在需要市疾控中心开证明信时,才被迫透露出母亲的病情。
2月3日,芦天成所住的单元出现一名湖北回来的疑似患者,有关部门按要求整个单元将被封闭。他为了避免被封闭在家耽误工作,主动提出让单位出具证明,自己仍坚守在一
线工作。直到此时,单位领导和同事才知道芦天成母亲的病情已到癌症晚期。
在我市疫情形势逐步缓解时,母亲的病情却在一天天加重。在市疾控中心领导的一再催促下,芦天成这才申请休假,准备在老人最后的日子里尽尽孝心。谁知在他开始休假的次日,母亲的生命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位出了名的孝子感到深深地自责,唯有想到自己为疫情防控做出的成绩,才能缓和一点儿内心的伤痛。刚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他就又立即赶回单位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一回到岗位上,他就深入到红旗区、新乡县、卫辉市等县(市)、区指导流性病学调查、查看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情况,指导新乡县朗公庙镇张湾村流调、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和消毒工作……
芦天成知道,自己能够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坚守岗位完成工作任务,才是母亲最大的心愿!如今,他的耳边常常响起母亲健在时说的话:“孩子,不管我身体怎么样,你都要干好自己的工作,让党和人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