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2月3日 星期

最美“逆行者”杜慧清


□本报记者胡殿芳

33岁的杜慧清是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说她最美,不是因为她有着清秀美丽的容颜,而是因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与家人的团聚,投身到疫情筛查一线,成为我市医疗战线上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

如今,身在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一线的杜慧清已经“与世隔绝”整整9天,每天接触到的外来者都是发热病人,忙碌到深夜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也只能回到医院安排的宿舍。

采访杜慧清很难,多次预约,都因为太忙而一拖再拖。2月1日晚上10时30分,记者终于接到了杜慧清的电话。她声音轻柔却难掩疲惫,舒缓的语调很难将她与急诊科风风火火10余载、见过各种“大世面”的履历统一起来。但就是这样一个“听”上去很柔弱的女子,却坚守在疫情防控阵地最前沿,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和同事们一起,筑起了病毒防控最坚实的一道防线。

杜慧清是除夕之夜凌晨时分接到医院紧急通知的,大疫当前,职业敏感让她预感到一场风暴就在眼前。果不其然,大年初一的紧急会议上,她和本院另外十几位医护人员一起,被临时抽调到感染性疾病科,专门接待发热病人。

杜慧清感慨道,她大学一毕业就进入急诊科工作,10年来,从未陪家人享受过一个完整的春节。今年她被安排参加“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活动,本以为这个春节终于可以带带孩子、替替老人,谁知单位一声令下,她必须立即重返工作岗位,投身到这场更加严峻的病毒阻击战中。

“我们十几位医护人员,有老有少,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疫情就是命令,出征就是责任。当天,杜慧清就进入隔离区,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开始接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感冒发烧在平时根本不当回事儿,可在一声干咳、一个喷嚏都让人担心的特定时期,病患的恐惧和焦躁可想而知。接诊时,杜慧清不仅要详细诊断,更要耐心安抚,工作量、工作强度远远大于平时,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由于医院的防护用品严重不足,为了节省,杜慧清从早晨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起,尽量不吃不喝,减少穿脱次数。“在急诊科一忙起来顾不上吃喝是常事,所以这对我来说不算啥。”她非常自豪急诊科工作对自己的历练,关键时刻派上了大用场。她说,不管多难、多危险,都绝不会退缩。

但说起两个9天未见的孩子,杜慧清轻声笑了,尾音却有些颤抖。她告诉记者,她的家就在医院附近一座高楼上,与宿舍遥遥相对。前几天夜里,为了让孩子更加真切地“看见”妈妈,她与父母相约,相互连续关灯两次。当看见远处高楼上密密麻麻的窗户中那两扇灯光闪烁的窗户,听见孩子电话里“妈妈、妈妈我看见你了”的欢呼声时,她瞬间鼻子发酸,泪眼模糊。

杜慧清开心地说,6岁的大儿子很懂事,每次视频通话都说:“妈妈放心吧,我一定听姥姥的话,好好练琴。”可是3岁的小儿子却赌气扭过头,故意不看妈妈,“可能是生气了吧,等他长大了就明白了。”

谈及家庭,杜慧清非常感激父母和公婆的照顾,“他们都是老党员,尤其我爸还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役,亲人们非常理解支持我的工作。这次参战,他们虽然牵挂,但都让我安心工作,说家里有他们,让我尽管放心。”

杜慧清说,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群众”,“有院党委的支持,有俺家这群老党员的帮助,我一定会好好工作,完成这项艰巨任务!”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