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洪峰
来原阳县娄彩店村蹲点快一周了,每到傍晚,总能看到不少群众聚在文化广场跳舞健身,欢快的气氛真给这个市级文明村增色添彩。晚饭后,记者很随性地跟着几位村民前去观看,这一看不要紧,发现了大名堂。
广场内,20多名女性村民随乐起舞,舞姿翩跹。不仅有演的,还有现场指导的,入场时什么身法步伐、面向观众时什么姿态、变换位置时如何相互呼应、谢幕退场时什么方向顺序……这哪是简单的跳舞健身,真像为演出排练舞蹈节目。看到记者疑惑,身边一位村民说:“这是‘春晚’节目,俺村的‘春晚’热闹的很,马上就要办第二届啦。”娄彩店要举办第二届“春晚”?几位村民自豪地对记者侃起了大山。
这几年,娄彩店村发展得很快,尤其是近两年,基础设施、村容村貌都有了很大提升,并且干群团结、邻里和睦。2018年,对于娄彩店村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村里不仅成立了大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还迎来了“德孝中华示范村”的金字招牌,村“两委”把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了村庄未来发展的“大战略”。要完成这个“大战略”,干群不仅要更团结,更要相互鼓劲儿。在村“两委”的操持下,这一年腊月二十九的晚上,该村在村文化广场上举办了第一届迎新春联欢晚会。就是这场“春晚”,让全村老少至今津津乐道,至今暖在心怀。
趁着排练的间隙,记者与在现场指导的辛素萍攀谈了起来。辛素萍今年49岁,一直是村里的文艺骨干,还担任着村里“德孝中华”艺术团的团长。村民说,她排练出来的节目,都是“春晚”的重头戏。
“去年‘春晚’时的文化广场张灯结彩,舞台下坐满了全村老少。晚会从6点多为老人端饺子、全村人一起吃饺子开始,之后表演了舞蹈、歌曲、戏曲、情景剧、成语接龙游戏等32个节目,节目全都是群众自编、自排、自演的。全村人欢天喜地,发自内心的高兴,一直热闹到了10点多才结束。”辛素萍笑着对记者说,群众喜欢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今年“春晚”的节目只能更精彩,明天还要排练情景剧《婆婆也是妈》,这对业余团队来说难度不小,但再难也要排练好、演出好。
第二天一早,一条该村第二届“春晚”村民自报节目接龙的信息在村民微信“朋友圈”中迅速传播开来,发信息的是村委委员薛利坤,她是上届“春晚”的主持人。
记者在村委会见到了薛利坤,她刚写完主持词第一稿,便忙着联系“春晚”用的音响。薛利坤对记者说,今年村里的情况比较特殊,村里自产的大米开始直供商场超市,村“两委”其他成员都在外地跑销售,打来电话让她把统筹“春晚”的任务先担起来,并叮嘱她要多依靠群众。她说,报名接龙的信息才发出去不到3个小时,信息上已经显示有28名群众报了节目,下午还会更多,今年“春晚”的演出时间肯定还会延时。群众参加演出的热情越高,她的压力越大。
下午4点多时,薛利坤和辛素萍来到了文化广场的舞台前,商量着今年“春晚”的舞台设计和整个广场的灯光效果,她俩都认为,既要出新出彩,又要为村里省钱。他们在回到村委会擦拭去年使用过的彩灯时,不少村民主动搭手帮忙。村民娄新国说:“一年了,党员干部带头忙,群众跟着一起忙,都盼着有一次全村人的欢聚。得办好这届‘春晚’,村集体就是咱们的大家庭,大家庭出彩了,咱们每个人心里都热乎乎的。”
两天的观察和采访,让记者彻底改变了村庄办晚会只是群众娱乐活动的看法。小村庄办“春晚”不简单啊,娄彩店村的这届“春晚”,不知又会暖热多少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