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新乡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月6日 星期

安庆:从心开始执着写作


□本报记者 陈荣霞

这几天,安庆的案头摆放的是他正在修正的两本书稿,一本是他的首部长篇儿童小说《月亮女孩》,即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作为重点作品出版;另一本是短篇小说集《父亲的迷藏》,是省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出版社催促要尽快交稿。

安庆是市作协副主席,更是一个勤奋的作家,发表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几年来,多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小说集。去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首部长篇小说《镇》,可喜的是,首部长篇小说就获得了河南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

安庆说,一切都是从追梦开始、从心开始的。最初的写作没有任何功利,或许还不知道什么叫功利,心净如水,从阅读、从心灵的触动开始。之后是漫长的写作训练,写作的过渡期,甚至不知道还有可以发表的渠道,就是想写,想倾吐。高中毕业回乡,最初的读书和写作,成了他的灵魂依托,在孤寂的乡村,安静地对着稿纸表达是他最强烈的欲望。

安庆的日记里有一句话:和书有关的经历都是成长的经历。在他学生时代,学校旁边有个纸厂,不断有收上来的废纸。他就跑到废纸堆里捡书,被门岗截住,拿到手的书被没收。禁不住诱惑,他又悄悄地钻进废纸堆里挑了几本书,怕再被截留,跳墙离开时腿被摔伤,他颠着脚匆匆逃离。他经常站在路边等投递员,觊觎的是投递员邮袋里和文字有关的报刊,有一天,他终于大胆站在投递员面前,希望投递员能借给他一张报纸或一本杂志……

“我第一次去县城里的书店,一下子看到那么多书,第一感觉是特别地想哭,那一刻,才知道了这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原来就是书店,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书,最好闻的就是书香。”安庆坐在书桌前,现在说起这些,已是云淡风轻,但从他的眼神里还能看到当初他对书的渴望。在不同的场合,他不止一次地说过,书是他的贵人。他暗暗发誓,终有一天,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写书人,让书店也摆上自己的书。

多少年来,安庆怀揣着少年时的梦想,懵懂而坚定地走着。有过很多艰难、很多痛苦,甚至有过屈辱,但他从没有停下过,一直在追逐着自己的作家梦。他知道,要实现一个目标,必须要有异于常人的付出,绝不可半途而废。多少年,他就是靠自己的初心,靠坚守的信念走过来,心无杂念,被心中的文学温暖着。是文学的力量让他从乡村走到了乡里,走过县城,来到了新乡。他的作品已经走向了全国,他成为了河南中原小说“八金刚”之一。

几年前,一家杂志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父子花》,其实那是他20多岁时的作品,是写两代人的代沟,父与子从误解到沟通的过程。小说的最后是一棵树上开出了并蒂的花朵,花就叫“父子花”,是两代人最后相互理解后开出的花朵。为什么多年前的一篇小说还可以拿出来发表,因为他关注的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两年前,安庆参加河南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深扎”活动,去采访乡村的留守儿童,孩子们的生活和境遇让他心疼,扎动着他的神经,他写出了《小姐妹》,写出了《大山的颜色》,写出了他的首部长篇儿童小说《月亮女孩》。在写作《月亮女孩》的过程中,安庆始终处于激动的状态,每天都写5000字左右,最多写过1万多字。最累的时候,躺在床上不想动,不思饮食,他时时被创作的激情澎湃着。写完了,他给一个编辑发信息“我感觉成功了。”然后,他捂住脸,泪水穿过指缝大滴大滴地掉下来。

安庆说,写作者要有不同于一般人的锐利和睿智,要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敏感,要有瞬间从一个点发散的想象力,有往生活深处多看1米的眼力,有独到思考的脑力。一个写作者和泥瓦匠、鞋匠、理发师一样,要尽力把手艺做好,别无选择。一个作家的梦想和目标就是把作品写好,成为一个有好作品的作家,一个客观表达现实的作家,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责任感的作家。

写作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要始终葆有创作的激情。眨眼间,安庆在这个城市生活快20年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一个城市成长,尤其反映生活在城市里的小人物甜酸苦辣的书,写他们在底层的奋斗,写那些从乡村走出来,留在城市的代表,为这些小人物立传。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