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新乡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月6日 星期
牢记初心担使命党建引领促发展
新乡乡村振兴打开“三结合”新局面


本报记者李超

(上接第一版)

党群服务站经过半年时间的运行,范屯村党支部发现了新问题:有的党员经常来值班、有的党员认领岗位积极作贡献,有的党员就是长期不找组织,不发挥作用,怎么办?

必须不断完善机制,所以做好党的建设工作不仅仅是单独的一项制度,一定是一个接着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有效的量化管理成为当务之急,红色积分本应运而生。红色积分就是辉县市各个乡(镇)根据自己乡(镇)的实际出台的具体办法。

辉县市根据农村党员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以村党组织为单位,将全体党员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基础分10分;第二层次为村“两委”党员,基础分20分;第三层次为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无职党员,基础分30分;第四层次为年龄在60周岁以上、有活动能力的无职老党员,基础分为40分。

范屯村按照孟庄镇《党员分层量化考核办法》,一人一本积分手册,组织全体党员每个月学习一次,学到后来,有的党员拿着积分本来和村干部对分数。6年前,范屯村党员开会时,常常是6时开会7时到,能来1/3的党员就不错了。实行了党员积分后,除了常年卧床的几个老党员外,不仅开会,就是义务劳动,党员参会率都在90%以上。

72岁的范锡勋,是村里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党员设岗定责中,他积极认领了村环卫保洁员岗位,除完成本职任务外,还主动承担起社区、学校的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

由于229省道从范屯村穿村而过,幼儿园在路东、村小学在路西,每天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成了全村群众最揪心的事。实施党员积分量化以来,范锡勋又主动在每天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段,承担起了护送学生安全穿过新辉公路的任务。在他的带动下,琚宪亮、范玉贝等6名老党员也加入了风雨无阻的“护花”队伍,成为了范屯村的一道风景线。

善于学习 善于进步

“吴书记,现在脱贫攻坚任务重,等不起、慢不得,咋样更好地调动村里党员的积极性,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利用“远程夜校”视频系统,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党支部书记郭祖良直接向吴金印取经。

“只要发挥好支部领导的核心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党员处处带好头,一定能带领群众脱贫摘帽。”吴金印现场支招。

朝阳社区位于新乡县翟坡镇西南,以前是个穷村乱村。10年来,朝阳社区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由乱到治、由穷变富,现已成为市级文明村、省级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怎样才能让社区得到更大的发展?怎样才能让社区群众更富裕?朝阳社区在“远程夜校”找到了答案。

“我是‘远程夜校’的忠实学员,每上一堂‘远程夜校’的课,内心就接受一次精神洗礼,不仅提升了素质,更增添了要为群众、为社区再多干些好事实事的信心。要想多干实事,就不能守着眼前这点儿成绩,要往高处看,向劳模典型学,学他们为民的思想境界,学他们为民的本领。几期‘远程夜校’的课听下来,我们党支部就有了要全方位向先进典型、京华社区学习的愿望。”朝阳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来胜说。

去年“七一”前夕,通过我市“远程夜校”的牵线搭桥,朝阳社区与京华社区结成了社区共建对子。在签订社区共建协议书时,陈来胜激动地说:“有了榜样手拉手的传帮带,我们一定会在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文明建设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在发展集体产业上闯出一条新路子。”全国人大代表、京华社区党委书记刘志华对陈来胜说:“你肯定能干得更好,我对你有信心。咱们都是老党员了,都要时时刻刻学,学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有了这‘三股劲’,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获嘉县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而照镜镇东彰仪村是全县的试点之一。该村以发展为导向,以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扎实推进改革。东彰仪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2018年实现年增收近20万元,未来2年到3年时间,年集体收入将大幅增长。

“收看了‘远程夜校’,我有思路了。”红旗区小店镇西闫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照天在收看‘远程夜校’后有了共鸣。西闫屯村成立了一家主要从事建筑、修理、加工等行业的劳务公司,分成475股,全村村民都是股东。2018年,村办劳务公司获得纯利润150多万元,按照合同约定,村集体提取20万元,用于全村的福利,促进了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

周照天决定要扩大规模,通过科学谋划,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村里再上几个项目,壮大集体经济。有着榜样的引领作用,周照天干事创业信心满满。

除了电视直播,党员还可以通过“智慧党建”手机APP实时收看“远程夜校”课程。设在广东大亚湾的长垣市东方防腐集团第八党支部通过手机收看“远程夜校”。10期节目下来,该党支部书记姚铭凯说:“我们要向先进典型学习,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河南人形象,向先进看齐,为家乡争光添彩。”

浓缩管理经验启迪工作智慧

每月固定开讲一次的“远程夜校”,自去年2月13日首播以来,已经成功开办了10期,接受远程教育党员突破100万人次。

“远程夜校”把“远程”和“夜校”有机结合起来,把全市123个乡(镇)、街道和3642个行政村、社区的16万名农村党员组织起来上党课。抓住了让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的根发力,找准了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引起了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热捧。

去年3月21日,莅新调研的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陈群洲称赞:“新乡在远教方面给河南、给全国提供了榜样。”

去年6月21日,中组部党员教育新媒体平台“共产党员微信”以《河南新乡远程夜校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用力》为标题,向全国推送了我市“远程夜校”的工作经验后,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孔昌生,市委书记张国伟分别对我市“远程夜校”工作给予肯定,并作出批示。

7月21日,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副巡视员张克在实地调研我市党员教育工作后,动情地说:“新乡的工作让我感到很欣慰……新乡的远程教育不断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不断地扩大影响、增强实效,不断地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不断地把教育宣传、培训服务,做精做细,做深做实。

去年5月10日,省委组织部党员电教处全体同志专程来到京华社区直播现场,和全市16万农村党员一起参加第四期新乡“远程夜校”,同上一堂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党课。

在节目中,刘志华生动讲述了“为农村争口气、为农民争口气、为妇女争口气”的党课故事,使观看“远程夜校”的党员干部无不被京华人战天斗地的精神所感动。

《光明日报》这样点评我市“远程夜校”,围绕帮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增强本领和能力方面作文章,让党员教育真正“活起来”,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的积极性,使农村党员能更加方便地参与党课。

《河南日报》评论员文章对我市“远程夜校”给予高度评价,新乡这场专门针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夜校党课,上得有滋有味、连天接地、广受好评……切实把基层党建做出了生产力、竞争力和凝聚力。

去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新乡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全会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践行初心使命,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确保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确保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是全市党员干部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

农村基层党建抓好了,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壮大集体经济就好抓了,要切实强化党建的引领作用,把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让党员成长为发展经济的行家里手,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带头和支撑作用。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远程夜校”的新乡模式,将继续围绕帮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增强本领和能力方面下功夫,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将“三结合”落细落小落实,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增光添彩。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