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期间,关于乡镇工作作出“乡镇要从实际出发,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的重要指示。
质量强党,首重基层。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直接关乎党的建设高质量,直接关乎党的执政根基。要切实增强党建工作质量意识,高质量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筑牢党建大厦质量之基。
2019年以来,市委组织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以阵地强、技术新、覆盖广的全省远程教育“互联网+智慧党建”融平台为依托,以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主线,创造性地把“远程”和“夜校”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远程夜校”新乡模式。
“远程夜校”紧紧抓住让干部长期受教育的根,和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本,突出在政治引领上发力、在理想信念教育上着力、在解决问题上给力,既是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舆论阵地,也是党性教育的空中课堂,还是服务基层的智囊团。它的成功开办,有效实现了让“党的理论进百乡、党的政策进千村、党的声音进万家”。
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乡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关键少数”,改进作风,增强党性,要善于团结人、发动人,将乘众人之智与用众人之力有机结合起来,汇聚起强大合力。党员干部如果不能“领”、不会“导”,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激发不出来,就形成不了合力,难免会出现“狠抓”有余、落实不够现象。
在全市深入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2019年10月31日晚7时,直播的第九期“远程夜校”,以《守初心、担使命,五星闪耀强堡垒》为题,宣传介绍卫辉市“五星党支部”创建工作法。节目围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就如何打造一个支部有领导力、党员有带动力、群众有跟进力的“平台”,实现“磨不推自转”的激励“载体”,向全市16万农村党员、3000多个基层党组织作了讲解。
近年来,卫辉市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站位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全局,紧盯强支部抓龙头、树正气抓氛围、建平台促提升,把基层党建作为全市脱贫攻坚、党的建设、生态宜居、平安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的突破口,在全市村级党组织中开展争创“五星党支部”活动,围绕星级党支部评定打好“组合拳”,全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着力激发基层干部的创造性和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主动性。
直播中,市委组织部请来卫辉市后河镇党委书记徐林锋、卫辉市唐庄镇仁里屯村党支部书记梁亮,讲解如何创建“五星党支部”,以及创建成功后在工作上带来的可喜变化。
徐林锋、梁亮有一说一,不回避矛盾。徐林锋说,当前,各村还存在基层组织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有政治思想意识不够高、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的“两不高”,素质能力不够强、主动作为劲头不够强的“两不强”,以及支部凝聚力、战斗力较弱的“一较弱”现象。徐林锋把“病因”分析得很透,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该镇积极推行“五星党支部”创建工作,对打造“党建主题红”、开展“争先进、夺红旗”活动作了讲解。这些机制有效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营造了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促进了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快节奏开展,树立了“有为干部更有位”的鲜明导向。
“其实,就是打造一个实现‘磨不推自转’的激励载体,一个围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力推支部有领导力、党员有带动力、群众有跟进力的平台。”通过电视短片,与现场观众交流,和场外观众连线互动,徐林锋、梁亮鼓励党员干部,以创建“五星党支部”为抓手,助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一个多小时的“远程夜校”直播,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收获颇多。
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
俗话说:“手里没米,叫鸡不理。”如何打破发展瓶颈,壮大发展集体经济,一直是困扰农业乡镇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课题。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吴金印作为全国乡镇基层党员干部的代表,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颁“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2月13日晚7时,首期“远程夜校”就邀请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改革先锋”吴金印,以电视访谈的形式开讲,传达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精神,并把自己数十年坚持改革创新求发展的经验做法,以经典案例的形式讲出来。
节目中,原阳县齐街镇党委书记张传涛通过视频连线,请教吴金印如何为群众办实事。
唐庄镇有个田爻村。田爻村抓实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中的一条:农村改革中的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中央的政策,田爻村为了集体富、个人富,动员群众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村里成立合作社,群众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每年给群众分钱。合作社拿到流转土地后,首先做的就是“招才引智”,招人才、引智慧,创新发展。
当时,田爻村找到楸树研究所所长郭铭教授、河南农学院王利民博士、洛阳工程师张素改。这3人是高科技人才,帮助这个合作社搞楸树育苗。一亩地里育1100棵,买树苗是5元钱一棵,四五月份栽到地里,到秋天落叶时能长到4米左右,一棵树可以卖25元,一棵树净赚20元。
一亩地卖楸树可以收入2万元,合作社流转过来的1000亩地都种植了楸树,卖了2000多万元。农民的土地流转后,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合作社再给农户支付工资。最终实现的效果就是农民富了,是合作社把他们带富了。同时,村集体也从合作社的收益中得到了分润,一年收入四五百万元,村集体也被带富了。
吴金印管这种方式叫“个人富、集体富、走社会主义路”。按照中央提倡的土地流转走下去,就是改革。
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
坚持党建先行,强化党建引领,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脱贫优势,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2019年6月28日晚8点,在位于辉县市孟庄镇范屯社区广场的第五期“远程夜校”直播现场,全市16万党员同时在线重温入党誓词,献礼建党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基层党建怎样抓?党员队伍怎么带?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怎样发挥?瞄准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紧密跟进辉县市“党员积分量化”实践,以《党员积分量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题的第五期“远程夜校”,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解析如何开展高质量党建。
范屯村是辉县市的南大门,全村3500多人,有101名党员,分成6个党小组。2013年,辉县市委在孟庄镇探索成立党群服务站,范屯村抓住这个机遇,先行先试成立交通岗、民事调解岗、村务公开监督岗、政策法律宣传岗等10个党群服务岗位,全村党员自愿认领岗位。截至目前,范屯村参加党群服务站值班的党员有78人,全部是党员主动认领。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