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封丘县委常委、李庄镇党委书记陈明
核心提示
2015年2月,陈明到封丘县李庄镇担任党委书记一职。从那时起到现在,陈明带领镇党政领导班子,镇、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建成了一座方圆4平方公里的新城,完成了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第一批、第二批试点项目任务,2017年度项目正在有序进行中。陈明说:“打天下、坐江山,咱共产党人就是为老百姓谋幸福、送温暖的。我理解的‘不忘初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不忘本’。”
□本报记者郭书武
一
“几”字形的黄河,最后一个拐弯处在封丘县李庄镇前辛庄村,铜瓦厢决口,黄河折向北。李庄镇22个行政村有18个共4万多人在黄河滩区生活。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南省启动“三山一滩”重大扶贫开发战略,“一滩”就是黄河滩区,李庄镇与范县、兰考县、封丘县等几个试点乡镇相比,人口是最多的。
从镇干部到村干部再到群众,都认为“搬不成”。
2015年2月13日,农历腊月廿五,陈明走马上任李庄镇党委书记。
陈明是带着县委的使命来的。作为“救火队长”,他刚刚解决了曹岗乡的上访难题。县委找他谈了3次,陈明认为,自己46岁的年纪在乡镇党委书记中偏大,不适合再换乡了。最后一次,县委书记李晖说:“县委定了,就是你。”陈明站起来说:“听党的!”
县委抽调了31名干部补充到李庄镇迁建队伍中。对老百姓有利的滩区迁建为啥进行不下去?这是包括陈明在内的许多人都不理解的事。
入村反复调研后,陈明慢慢品出了迁建难题的“症结”:没有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啥工作也难推进。
陈明“调转枪口”,不说迁建,先说低保。恰好当时赶上新一年度低保评定,镇党委决定,以小队为单位,召开群
众大会,谁申请低保,谁上台演讲,群众评议,最后由村干部和工作队审定。
台上群众说得哽咽连连,台下干部听得泪流满面。想走后门找关系的,见到这个阵势,哪儿还有上台的勇气,只能悄悄溜走。
程序走完,各村张榜公布低保户名单,许多没有关系的人上榜。低保户说,这是个真心为咱老百姓办事的领导。
陈明告诫镇村干部,共产党打天下、坐江山,就是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取得百姓信任是第一步,下一步才能破解迁建难题。
二
对于滩区群众而言,除了命值钱,就是房值钱。
李庄镇迁建工作不仅盖房修屋建小区,还要拆旧屋复耕土地。建小区,先征地;要搬迁,先说服百姓。
经历了低保评定,群众改变了对镇村干部、迁建干部的态度,但是要让他们主动搬迁,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老百姓普遍的看法是“搬不成”。
在一次会议上,陈明说:“老百姓说搬迁是‘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我就不信邪,非得把豆腐提起来,红薯秧也得扶上墙。”
话可以这样说,但是怎样让老百姓主动搬迁呢?陈明和其他镇村干部一边加紧新区建设,一边酝酿、讨论、修改,推出了“联户代表制度”“先交钱、先挑房”等多项措施。
每户推出一名当家人当户代表,每10名户代表实名选举一名“十联户”代表,每10名“十联户”代表实名选举一名“百联户”代表,由“十联户”代表和“百联户”代表实名选举产生迁建理事会,村支书兼任理事长,迁建理事会在村“两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村党支部下派若干党小组,党小组建在“百联户”上,确保每个“十联户”有一名党员联系人,这样一个上下联动、信息畅通的迁建组织架构,贯穿李庄镇整个迁建过程。
“十联户”是一个利益共同体,10户搬迁完,奖励每户2000元。“百联户”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百户搬迁完,每户再奖励2000元。
奖励有前提,只要“十联户”“百联
户”内有一户未搬迁,其所在的“十联户”“百联户”其他所有成员都不能领取奖励。
为了能把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固定下来,陈明将迁建资金构成中的群众自筹款,巧妙设计成保证金制度:每选一套房,到银行缴纳5000元,越先缴序号越小;签订搬迁拆旧协议也有一个序号,越先签序号越小。这两个序号相加,所得数字即为挑房的序号。只有序号越小,挑房才越主动。
陈明说,迁建工作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能否把群众组织起来。“联户代表制度”是自己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总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村不漏户,户不落人,这样做,麻绳也能提起豆腐。
效果如何呢?
2015年6月23日下午4时,陈明和副镇长周志远开车去新区。周志远见陈明眼里布满血丝,劝他注意休息。陈明说:“如果保证金没人缴,就会冷场,玩把戏的趴地上——没招了,压力真是大呀!”
64岁的俄湾村村民吴贵海有点文化,性格耿直,是村里公认的“能人”。他认为“搬迁的事情弄不成”,自己不缴保证金,还阻止家人缴纳。
后辛庄村前任会计杜兴堂的两个儿子劝他不要缴保证金,问他就那么信任陈书记?最终,杜兴堂还是选择了信任陈明。
6月25日是第一批试点项目搬迁村张庄、姚庄、薛郭庄、贯台、南曹缴纳保证金的日子。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镇村干部做足了准备:从信用社门口向外摆放了近百个帐篷,帐篷下面是小板凳,小板凳里串着铁丝固定位置。
陈明和迁建干部都很紧张,群众到底能不能来缴保证金?虽然经过了近半年的辛勤工作,但是事到临头,仍免不了担心。
24日午时刚过,开始有群众三三两两在信用社门口排队,慢慢地,队伍逐渐延长,到了晚上,排队的人已经有500
多米长1300多人。
看到这一切,陈明不再担心群众来不来,而是担心群众来得太多发生踩踏怎么办?距缴款时间还有12个小时,不能这样干等着。于是,镇里的戏迷协会扎起摊位唱大戏,镇村干部每隔3米有一人站在排队群众身边维持秩序,镇食堂送来热乎乎的馒头和咸菜。
镇干部和群众一样,同样吃馒头和咸菜。有群众说,这些干部也不买房,在家里也是父母娇惯的孩子,现在为咱吃苦。多少年了,就没有看到镇干部和咱一块儿吃过馍。
3天时间,第一批搬迁试点的5个村庄,除了五保户和在外地没有赶过来的,几乎实现100%缴纳。
吴贵海刚开始还想看笑话,可是看到队伍越排越长,就有点心动,最后被老伴儿撵着缴了保证金,400户村民,他排在376号。
第一批试点项目第一阶段的成功,打开了滩区迁建的局面,李庄镇迁建工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
陈明总结认为,正因为他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李庄镇滩区迁建创造了一系列奇迹:搬迁户对新区住房满意度最高,拆旧复耕顺利推进,搬迁新区后充分就业,迁建过程中“无一户强拆、无一人上访”,为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俄湾村村民吴运新说,陈书记心里装着群众,看见老百姓像看到亲人一样。
在俄湾村支书吴运成眼里,谁家越穷,陈明对谁越亲。
老百姓最爱听陈明开大会讲话,能把群众讲得热血沸腾、掌声不断。陈明连连摆手:“别鼓掌,耽误我讲话。”老百姓说,陈书记讲话讲到俺心坎里了。(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