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超)日前,中央文明办在陕西省铜川市举办9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我市赵化录以“实干苦干,扎根农村21年,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的感人事迹,荣获今年9月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称号。
1998年4月,根据组织安排,赵化录到辉县市冀屯镇任党委书记,这一干就是21年。经常有人问他:“乡镇那么苦,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他回答:“这21年靠熬是熬不下来的,这21年是在实干、苦干、大干中过来的。”
赵化录刚到冀屯时,全镇人均纯收入仅1000多元,群众种地靠天吃饭,有的穷得连房子都盖不起。当时,他就暗下决心大干一场,不仅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还要让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
赵化录经过调研,发动群众搞食用菌种植促增收,但群众怕赔钱,没人干。怎么办?赵化录就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收益出来了,乡亲们看到实惠后,全镇迅速掀起建食用菌大棚的高潮。到2003年,全镇食用菌大棚达到1万多座,实现了户均1座棚。食用菌要想大发展,必须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作为支撑。赵化录四下广东、三上甘肃,硬是通过真诚打动了一些大公司老板的心,得到了资金和技术支持。现在,冀屯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全镇60%的劳动力从事食用菌产业,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
在长期帮扶困难群众的过程中,赵化录创新性建立了民情日记、代理代办、扶贫帮带等联系服务群众的“三项制度”,带领机关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每年把全镇农户走访一遍。赵化录以“认领制”为抓手,实现了“组织、队伍、阵地、制度、能力”全面过硬,紧紧抓住“选、育、管、奖”4个环节,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村干部队伍;用“积分制”解决了农村党员管理难题,用“红色积分”促进当地群众综合素质提升。
“把职务当官位,越当越累;把职务当平台,越干越有劲。”赵化录用21年的实干诠释着这句话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