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书记’是真的把咱们当自己家人一样,办事才会这么上心。”“黑书记”是辉县市张村乡牛村党支部书记王如录,因为肤色黝黑,被村民戏称为“黑书记”。
“有事就找‘黑书记’。”“黑书记”在牛村老百姓心里成了亲人般的依靠。
“群众就是我的家人,群众的事就是我的家事。”王如录在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奔小康的同时,不忘初心,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村中80岁孤寡老人袁清义。
袁清义是该村一名五保户,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现在逢人就讲,“我也有儿子!”老人口中的“儿子”就是村支书王如录。多年来,王如录一直把老人当成自己家人,端水喂饭,细心照顾,自己因工作忙无法照顾时,就嘱咐女儿女婿精心照料。
初心一片献孤寡,不是儿子胜儿子。
今年5月17日,袁清义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医生劝他住院,他非得让王如录到场了,才肯住院。这次在医院一住就是10天,袁清义行动不便,王如录干脆抱着他跑来跑去做各项检查,让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为之动容,亲儿子也不过如此。
照顾几天容易,难的是连续几年的关心关爱。面对一个非亲非故的贫困户,能做到随叫随到,一天三顿送饭,怪不得袁清义只认王如录,他放心地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交给了“黑书记”。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更多技能,但是咱是村支书,是党在最基层的代言人,能为老百姓多办一些实事,是我做人的本分,也是入党的初衷。”王如录动情地说。
“村里不管发生什么事,‘黑书记’都随叫随到。”村民王延
周说,“黑书记”有辆车,但凡群众有事,跑远跑近他从来没说过什么。村干部问他有多少油费要报销时,“黑书记”总是摆摆手说:“这用不了几个钱,有时候我也是顺路。”这么多年来,他从未向村里报销过一分油钱。2015年,为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响应禁烧号召,秸秆粉碎还田,王如录自掏腰包12万元购置秸秆还田机,群众需要时,只收取成本费,解决了群众秸秆还田费用高的问题。
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咱是党员,在村里咱是党的形象,听党话,跟党走,这是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多年来,王如录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牛村群众心里竖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石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