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7月13日 星期

俯首深耕孺子牛
——记牧野区王村镇牛村党支部书记牛子福
牛子福(前)和村民一起参加义务劳动,改善村里的环境。

本报记者吕达实习生梁瀚丹摄

□本报记者李超

深藏在市区西北部商业区的牛村,有各类集体房产186500平方米,他及家人没有“顺势而为”,名下没占一平方米。

牛村集体固定资产近4亿元,他名下没有一分钱股份,独守每月3464元的工资,为了牛村发展,他殚精竭虑,深受群众拥戴。

他,就是牛村党支部书记牛子福。

当上支书愣是请不来乡领导宣布任命

提起牛村,市区西北部的居民常常羡慕不已,本村的居民人人都有一种自豪感、优越感,他们为住在牛村感到幸福。

牛子福高中毕业后当了5年兵,复员后来到村里开办的汽车修理厂工作。“勤奋好学,机灵实诚”,这是村里对这个20来岁的小伙儿的评价。1984年1月5日,牛村换届,25岁的牛子福扛起了牛村的发展重担,担任牛村党支部书记。

万事开头难。牛子福头天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就遇到了难题——乡干部不愿蹚牛村的浑水,没有人愿意到牛村宣布他任村支书。眼看着全村老少都集合在村里大礼堂,等着乡里宣布结果,可牛子福愣是请不来上级领导来宣布任命。

“当时村里复杂,村干部分成两派,矛盾很深。乡里同意我当村党支部书记,村里干部也没有明面反对,但不少人心里不痛快。”

“我总不能自己上台,给村里的老少爷们说,乡里让我担任支部书记,这也太不像回事啊。”2019年7月10日,牛子福向记者回忆当时的情形,现在仍是一脸苦笑。

无奈中,牛子福在村头截住了一名乡人大的干部,好说歹说,请这名干部上了台,对着牛子福写好的一句话向台下坐满的男女老少说:“乡里任命牛子福同志担任牛村党支部书记。”这名干部念完,扭头下台离开了礼堂,他也不愿在牛村多待一会儿。

台上孤零零的牛子福盯着唯一帮自己站台的乡干部匆忙离去的背影,心里像打翻了调味瓶,五味杂陈啥味道都有,郁闷极了。望着台下黑压压的头顶,牛村老少爷们眼巴巴的盼着好日子,面对牛村的落后,想想村干部之间的不团结,耳朵里充斥着“牛子福弄不成事”的泄气话,军人的血性、狠劲涌上心头。“两年内,我让牛村集体经济翻两番,做不到,我就下台不干了。”牛子福在当天的“就职演讲”中就讲了这么句话,然后草草结束了村民大会。

1984年,牛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一年的村集体收入仅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每年只有200元。改变这种落后局面,在村干部不团结中开展工作谈何容易!

牛子福一度找到时任乡党委书记郭照明,向郭书记诉苦:不干了,没法

弄,我在修理厂一个月工资60元,当支部书记一个月55元,收入降低了,还受人说闲话。“啥事都是好干的?党委是需要你这样的干部的,给你这个担子,是组织充分信任你,以后有啥具体困难直接找我帮忙,这中不中?”郭书记做通了小牛的思想工作。

在家中是独子的牛子福将工作上的不顺心也带到了家中,身为党员的母亲,也帮助牛子福解开心头的疙瘩:班子不团结,没人听你的,你开展工作时可以充分依靠党员嘛,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上级组织的帮扶、党员母亲的教诲,让牛子福困顿的思想豁然开朗,身上犹如插上了双翅,浑身充满了干劲。

建成全市最早的规范化综合性农贸市场

上任没几年,牛子福带领村民建起了漆包线厂、橡胶制品厂等多家企业。集体经济虽然发展了,但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低,污染严重,企业管理跟不上,产品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些弊端逐渐显现,引起了牛子福的深深思考。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后,牛子福茅塞顿开,思路开阔了,心里有了底儿。他和村“两委”班子,结合牛村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和论证,决定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启动城乡服务业。就在当年,他带领村民多方筹资130万元,建成了全市最早的规范化综合性农贸市场——牛村市场。市场建成后,当年给牛村带来了3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

随后,牛子福带领干部群众采取集资、入股、贷款等方式建起了建材市场、汽车配件市场、游泳池、浴池、物流园、商业街等九家企业。与一些城中村靠

变卖土地增加收入的短视行为不同,牛村采取“筑巢引凤”的方式,利用牛村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租赁服务业,确保土地资源不流失。

改革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牛村出租办公办厂大院中,就遇到这样一件麻烦事。一名村民租赁着牛村一个大院搞企业,他仗着自己本家亲戚在市里有门路认识“大人物”,就一直拖延上交租赁费,村里干部上门催了多次,对方就是置之不理,还振振有词:厂里效益不好,没钱交。其他租赁户也观望着,拖延租赁费。面对刺头,村干部没辙了。“这会行?哪有租房子不交租赁费的,他认识大领导,那是他的本事,但你租牛村的大院,就必须给牛村老少爷们一个交待。”牛子福带着村干部和村电工扛着梯子来到这家企业。“电线剪了,剪长点儿,让他私自接不上线。”牛子福现场指挥,剪断了这家拖欠租赁费的加工厂的电源线。3天后,牛村收齐了所有拖欠的租赁费。

“考卷”答得好不好,人民是最终评判者。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后,开始反哺村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牛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到50元零花钱,后来逐渐涨至400元,领取补助的年龄段从最初的60岁降到50岁,且根据年岁增长,发放数额每5年涨一个等级。每年重要节假日,牛村就会包车带着全村老人到国内知名景点游玩。牛村村民牛光晨的老伴儿90多岁了,以前从没有出过远门,在享受到牛村的福利待遇后,逢人便说:“子福比俺亲儿子还亲。”

到2018年年底,牛村集体有营业房、厂房、办公用房等各类房屋共计186500平方米,村集体固定资产近4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486万元,用于村民的各项福利和生活补助达480万元,居民年人均收入24800元,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00多倍。

党建抓不好其他都是空中楼阁

牛子福从25岁开始担任牛村党支部书记,到今年已经36个年头。从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儿到如今头发花白脊背微驼的6旬老人,几十年来,牛子福像一头老黄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把牛村的各项工作管理的井然有序,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自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牛子福结合牛村的实际情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1989年,牛村在全市范围内首先制定了村级干部汇报工作制度,建立考勤制度,设立了民主理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村集体收入和各项开支定期向村民汇报,实现村务公开,抓党员的参政、议政,抓干部的考勤,要求村干部按时到村办公室上班,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理事,以制度工作,努力使村里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抓好党建是牛子福的重要工作,几十年的基层工作让他深刻感悟到党建是根基,党建抓不好,其他都是空中楼阁。牛子福常给村“两委”班子成员提要求,讲团结,抓“党员联系户”“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使广大党员适应新常态,抓机遇,激发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建夯实了群众基础,村“两委”的战斗力、执行力在具体工作中就得以体现。在卫河大堤沿线治理、宏力大道西段道路扩宽、北环路征地、“小散乱差”企业整治等工作中,牛村敢啃硬骨头、能啃硬骨头、啃得了硬骨头,牛子福带领全村群众提前完成各项任务。30多年来,凡是镇里、区里和有关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或者检查活动,牛村都能完美落实,接触过牛村的各级领导一致称赞:“安排给牛村的工作最省心,因为牛村有一个实干担当的好书记。”

牛村党支部已成为群众高度信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进战斗堡垒。牛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全国家庭教育示范社区、河南省“五好”先进党支部、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卫生先进村、河南省先进村委会等多项荣誉称号。牛子福个人也获得了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市“双强”党支部书记、市勤政廉政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下转第二版)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