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保军
13年前,他脱下军装,以市军转干部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检察干警;11年前,他以军人的执着,刻苦学习法律知识,以401分的成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检察官。他就是“全市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岗位能手”“河南省打击传销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检察机关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先进个人”“全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人才库骨干人才”、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的市人民检察院侦监处副处长张世光。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强素质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带着20多年来院校教育获得的知识积累,带着8年来部队生活锤炼获得的工作作风,2006年10月份,张世光走进了市人民检察院。面对全新的工作、全新的业务,他并没有以当初我市军转干部考试第一名的荣誉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而洋洋得意,而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感受到了与同事之间巨大的差距:没有必备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职业资格、没有办案工作经验,怎么能够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呢?面对自身的严重短板,他没有退缩,而是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没有现成的学习资料,他就一次一次跑到郑州的法律书店购买有关书籍;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他就不断地向通过司法考试的同事请教;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他就靠早上早起和晚上晚睡挤时间。面对家庭困难和琐事困扰,他给自己定下“四个一切”守则:排除一切干扰,推掉一切应酬,克服一切困难,投入一切精力。言必信,行必果。早上6时之前起床,晚上12时以后休息,废寝忘食成为了他的习惯;炎炎夏日,可谓“夏练三伏”,汗水不知多少次浸透了他的
衣衫,背上的“地图”每天清晰可见;日日夜夜,反反复复,当面对气馁,他不知多少次默默地给自己加油鼓劲:“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当先锋
岗位是舞台,责任是使命。张世光坚持把岗位当舞台,把职场当战场,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冲锋在前,在办案中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市烟草专卖局在查处刘某涉嫌非法经营烟草制品一案中,刘某辩称涉案烟草制品是王某的,自己只是负责替王某送货,且王某具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在案证据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案件一时陷入了僵局,遂邀请张世光介入案件调查。在审查有关案件材料和实地查看涉案现场、烟草制品后,张世光认为虽然刘某和王某供证一致,但案件疑点重重,不能轻易放弃。在学习借鉴公安部特聘侦查专家张宗奇突破案件方法、技巧的基础上,张世光指导行政执法人员设置好有利于案件突破的特定情境,商讨好询问方法、步骤和有关技巧后,通知王某到案接受调查。在充分给王某讲解有关法律、政策规定的同时,针对案件中的疑点,从细节入手向王某连续发问,最后致使王某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多次出现沉默。在此情况下,抓住时机继续给王某讲解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及干扰办案可能承担的后果,增加其心理压力。如此反复,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烈交锋,王某终于承认自己是出于朋友义气冒充老板,并在办案中做虚假证言。最终,案件得以突破,刘某因犯非法经营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近年来,张世光先后主办审查逮捕案件200余件,其中,包括公安部督办的“9·30”地下钱庄非法经营案;全国扫黄打非办和公安部联合督办的李某等40余人网上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系列
案件,涉案金额达90多亿元;涉及群众达6万余人的腾飞集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王某等十余人利用邪教破坏法律实施案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努力做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谋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检察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提高我市“两法衔接”工作水平,经市人民检察院领导研究决定,将“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作为侦查监督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这一任务最终交给张世光负责具体落实。信息共享平台是什么样?怎么建?怎么用?带着一系列疑问和困惑,他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因为他深知,这不仅是领导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多年来,为了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实用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他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的具体要求,紧贴“两法衔接”工作实践,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行政执法监督难题,以实现“五个转变”为抓手,通过对平台硬件设施和操作软件进行再升级,从源头化、精细化、全程化、同步化、智能化监督入手,积极探索“两法衔接”工作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子,深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两法衔接”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我市“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规范化、智能化水平,在监督方式上实现了“五大转变”,在行政执法监督中有效破解了“五大难题”,逐步形成了全国首创、全国唯一、独具特色的“五化监督”新乡模式,“两法衔接”工作逐渐成为我市检察机关拓展法律监督职能的新载体。
敢于较真儿,执法为民扬正气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的价值在于公正。在办案过程中,张世光秉持
公正之心,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有人认为他太原则,不够灵活,并奉送“老板”的雅号,但他对侦查监督工作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标准。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统一的案件证据标准,充分发挥自身法律业务优势,积极介入重大敏感复杂案件,与公安干警共同研究案情、确定侦查思路和方向,积极引导侦查工作;在取证过程中,针对现场勘查、物证查封扣押、涉案产品抽样送检等容易出现纰漏的关键节点,适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注意事项,确保取证客观、真实、合法、及时、全面,避免了瑕疵证据和非法证据的出现,实现了侦、捕、诉、判的无缝衔接,先后成功指导办理了被最高检侦监厅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十大优秀挂牌督办案件”的“12·5”文某等100余人制售病死猪肉案、被媒体热炒的“非法经营问题疫苗案”、尹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等重大敏感、复杂案件,确保了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从检13年来,张世光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勤奋敬业,勇往直前,不但实现了由军转干部向检察干警的转变,而且实现了由检察干警向合格检察官的转变。因工作成绩突出,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市平安建设先进工作者”“新乡市打击传销工作先进个人”“新乡市‘扫黄打非’先进个人”“新乡市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新乡市食品安全先进个人”“河南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打击传销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岗位能手”“全省检察机关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先进个人”“全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人才库骨干人才”,并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