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赛群(新乡市)
5月12日,初夏平凡的一天,这天却是曾在小河村下乡的知青们的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酝酿已久的“回乡看看”终于成行。
上午9点整,16名老知青践约如期到国际饭店门前集合,登上老知青刘新春备好的3部汽车,向50年前下乡的小河村进发。
40多分钟后到了小河村,知青们一眼就认出了那条让人倍感亲切的小河。
朗公庙镇党委书记史兴、小河村老党支部书记陈龙堂、小河村村委会主任陈永海,以及当年的卫生员陈嘉庚等人在村委会院门口相迎。一时间,大家握手、拥抱,惊叹、问候。此时此刻,人人同一心情:50年啦!老了,都老了。
时光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1968年的金秋时节,一群风华正茂的中学生来到新乡县朗公庙公社小河大队落户。初时,这30多个男女青年和大队一林业合并,称为“林场”。在技术员陈安兴等人的带领下学林木栽培管理、幼苗嫁接等,并栽种了30余亩苹果树,间种了桃树。一年后,知青和林业队分离,大队把堤后沿孟姜女河东岸90余亩三角地划给知青搞单核算。至此,由13个男生、21个女生组成的“青年队”正式成立。在大队干部的带领下开菜地、造场、种棉花,真正开始了4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
那几年,这群城里来的孩子,春耕细作,夏收夏种,秋收大忙,浇水插秧,喷粉打药,打稻入仓,种种艰辛无人怯场。小河青年队这个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大集体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个个脸晒黑了,
体格棒了,还经常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是全县首屈一指的模范集体。
一转眼,50年过去了,曾经一起劳作一起成长的日子已经远去。
50年来,每当听到《小河的水清又清》这首深情的歌曲,青年队的人,青年队的事,那些鲜活的画面仍历历在目。
50年了,再回故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哇,变了样了!逝者如斯夫!这50年,就像小河的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不知不觉间,泪水模糊了眼睛。
50年了,回来的人,已是“奔七”的人了,心中满是感慨。
二楼会议室早已安排妥当。入坐后,老支书陈龙堂先对我们这次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度赞扬了当年知青的辛勤劳动和重大贡献。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我们介绍了现在小河村的概况。史兴表达了对我们重逢场景的感动,并介绍了朗公庙镇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和美好规划,博得了大伙儿的阵阵掌声。最后,他们都殷切地希望我们能够把小河村当作娘家,常回家看看。
村委会楼前合影后,大伙沿小河(孟姜女河)一路而上至东三干渠,到了堤后当年青年队劳作过的地头儿。当年沿河的窄土路没了,换之而成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向北直达青龙路。当年栽种的果树早已不见踪影,现在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变了,变了,我们曾经战天斗地的第二故乡变美了,变富了。
50年后再相聚,心中格外温馨。50年后的相聚,就像一集精彩的短剧落下了帷幕。愿兄弟姐妹多联系,常问候,善待自己,怡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