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延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将环境污染防治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摆在战略的高度予以部署。
全县上下紧盯目标,持续发力,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工作责任,采取过硬措施,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的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科学治污 蓝天白云成为群众新的幸福感
2019年,延津县通过聘请专业的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团队,全面跟踪分析空气质量状况和各项污染物特征,探索切实可行、精准高效的管控措施,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排名提升。一是坚持环境污染防治周例会制度。专家组对环境污染情况及时进行研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周召开专题例会,确保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高效、精准开展。截至5月底,该县共召开例会31期。二是科学分析,及时提出管控建议。针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该县细化实际管控措施,健全管控机制,科学有效地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并由第三方对辖区内扬尘源、农业源等重点污染源等不间断地督察,以第三方专家角度监督措施落实和整改情况。三是提供重要决策支持。由服务团队动态跟踪延津县空气质量变化,每周提供1份空气质量分析周报、每月提供1份空气质量分析月报,为延津县开展污染防治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1月~5月,延津县在全省115个县区空气质量综合排名中均取得较好位次。1月~5月,优良天数74天,同比增加13天。延津县环境空气质量3项主要指标“一降一平一升”,环境空气质量向好发展。
在科学治污过程中,重点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坚决打赢蓝天攻坚战,蓝天白云天数增多,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加。
一是开展扬尘污染防治行动月活动。该县集中对各类施工工地、道路运输、城市清洁、国土绿化等扬尘污染防治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施工工地严格落实“6个100%”,做到24小时监管不放松。扬尘防治措施不到位,一律依法处罚,对履责不力的单位及责任人坚决追责到位。
二是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改造工作。通过低氮改造,实现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低于30毫克/立方米,使氮氧
化物排放显著降低。目前,该县低氮锅炉治理共52台,已完成锅炉治理任务46台,正在改造6台。
三是持续开展大型柴油货车治理工作。该县不断加强机动车监管能力建设,建成1台(套)固定水平式遥感监测设备、3台(套)尾气监测设备及遥感监测信息联网平台系统;进一步提高现场执法能力水平。持续加强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开展废气排放治理工作,做到达标排放。在公安、交通、中石化等部门的配合下,该县分别对大型柴油货车尾气排放、油品质量、治污设施安装等进行检查、检测。今年以来,路检1100余辆(次),发现问题车辆210辆,公安机关处罚210辆。
四是狠抓清明节烟花爆竹禁燃禁售工作,有效遏制空气污染。一是紧抓关键时期,加强宣传。在县电视台和公共场所大屏幕滚动播出“文明祭祀绿色清明”公益宣传片,每天不少于30次,大力提倡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等文明祭祀活动。特别是延津县城关镇开展的鲜花换鞭炮活动,受到群众点赞,被多家媒体报道。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加大联合执法监管力度,依法依归严肃处理违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钱等行为。三是加强分析研判。清明节期间,该县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根据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情况,及早采取措施,引导单位、企业及社会公众全面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
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同时,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各项重点工作,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是完成城关排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等待销号验收。延津县城关排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在全市率先完成,目前正在等省市销号验收。二是2011年~2013年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延津县共涉及13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东屯污水处理站、延安社区污水处理站两套污水处理设
施现已能正常运行;榆林污水处理设施正在重新建设,6月底建成投入使用;李僧固污水处理设施已弃用,正在并入城市管网;司寨乡新生屯污水处理站废弃,新建大庞固污水处理站替代,剩余8个污水处理站正在整改施工,确保6月底完成。三是加快推进河流两侧4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场排查治理工作。延津县河流两侧400米内共有9家,目前已经完成治理5家(其中养猪场2家、养鸡场3家),另外4家(养猪场3家、养鸡场1家)6月底前完成治理任务。四是垃圾处理场渗滤液提标治理任务即将完成。延津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中心滤液提标工程、调节池加膜加盖、第二填埋区雨污分流、滤液在线监控四项工程正在施工,6月30日前各项工程施工完毕。五是大沙河生态治理工程正在推进。柳青河节制闸项目预计6月上旬完成设计,6月底完成招标。待节制闸建成后,开始建设生态湿地。
创碧水蓝天,更要守护美好家园。延津县同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精准施策 靠制度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出成效
实施环保攻坚督察“三色通知单”制度,严格落实处理国家、省、市在环保督察中发现的延津县存在的各类环保问题。1月~5月,该县共下发“绿色交办通知单”150余份,“黄色催办通知单”10份,解决各类环境问题近200个,提高了环境督察工作效率,很大程度扼制了环境质量恶化的势头,推动了该县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在落实责任过程中,重点做到严格自查,开展乡镇(村)环境突出问题排查、互查工作。1月~5月,通过各乡镇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延津县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50家,其中,取缔关闭类的45家,整顿规范类的5家。针对这
些“散乱污”企业,该县按照“取缔关闭”和“整顿规范”进行分类整治。对取缔关闭类企业,按照“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清除产品、清除设备)标准进行清理;对整顿规范类企业,按照“先停后治”原则责令企业停产整治,“一企一策”制订整改方案,逾期不能完成整改的,按照“取缔关闭”类企业予以清理。
铁腕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绿色发展
一是铁腕执法,为科学发展护航。今年以来,延津县环保局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保持了铁腕治污的高压态势。除日常监管执法外,该县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整治活动”“钢铁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专项执法检查”“双随机”“洗浴行业废水专项治理行动”等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300余人次,排查企业700余家次,纠正企业违法行为97起,立案查处45件,处罚金额105万余元。其中,查封、扣押5件;行政拘留7起7人。3月份,延津县获得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流动红旗。
二是全面排查,取缔非法生产。全面排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制革、印染、造纸、炼焦、塑料加工、电镀、印染、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八小”企业。经排查,延津县境内未发现“八小”企业。坚持重拳治污,对“散乱污”企业发现一起,取缔一起,严格按照“两断三清”的标准取缔到位。排查出取缔类45家“散乱污”企业,按照“两断三清”的标准,取缔到位45家,完成率为100%。四是12369热线举报。截至目前,该县共受理“12369”电话举报83起,已办理79起,4起正在办理中;受理率100%;结案率95%。
三是热情服务,促进绿色发展。今年以来,延津县生态环境部门认真贯彻“放管服”有关要求,热情服务,对重点项目、重大项目派专人服务,对小微企业采取上门服务等方式,共审批项目69件,其中,市批项目3件,县批项目13件,备案登记表53件。受理人大、政协提案议案1件,办结率100%。全年未发生因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未发生因环保问题造成的大规模群体上访事件。
6月3日,河南省举办纪念六五环境日绿色发展大会,共话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大会对外公布了“河南省12行业企业绿色发展评价排行榜”,延津县的河南三浦百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荣获“农药行业绿色发展企业”称号。据悉,河南三浦百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李卫兵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