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5月25日 星期

泽被乡里写大爱
——记尚广强致力脱贫帮扶事业的先进事迹
尚广强为贫困户发放救助金 吴明摄

《河南日报》记者史稼轩

脱贫攻坚,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好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长情的牵挂,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就要为党分忧,河南宏达木业集团党委书记尚广强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念兹在兹,身体力行,致力于脱贫帮扶事业,不仅在企业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而且亲任组长,就业帮扶、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多策并举,累计使周边数千贫困户实现脱贫,近3万多贫困户受益,为贫困事业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达15亿元人民币。

一、困难中是乡亲们的温暖帮他渡过一道道难关

尚广强1956年出生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荒庄村,早年生活饱受贫穷之苦。

荒庄村位于黄河滩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村土地贫瘠,沙化严重,蝗虫多发。尚广强全家9口人挤住在一间不足三十平米的芦棚里,生活极度艰难。12岁时,父亲患病,尚广强不得不辍学回村,帮助父亲撑起这个家。为了给父亲治病,尚广强跑遍了附近的村子寻找一种长在房顶上叫瓦松的植物。有一次,他打听到到原武镇西街一所老房子上有瓦松,他顶风冒雪,徒步十几里赶去,不顾寒冷和湿滑爬上屋顶,当摘到

瓦松准备下来时,因为瓦片湿滑,他连人带瓦从房顶滚落下来,重重地摔到了地上,脸上、手上鲜血直流。房主得知他摘瓦松是给父亲治病后,不但没有指责他,还给他包扎伤口,安慰他说:“孩子,你是个孝子,房子的事不用你管,赶快回去给你父亲治病吧”。

1978年正月初四,他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不幸与世长辞。当时家里穷得连一口棺材都拿不出来,是东邻西舍你一块他八毛,一点点凑钱帮助尚广强料理

了父亲的后事。父亲去世后,全家无衣无食,债台高筑,又是乡邻们伸出救援之手,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碗饭,接济他们,一家人才得以渡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迫于生计,尚广强和同乡到黄河南岸去买卖木材,拉人力车,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坐船往返黄河中数次都险些丢掉性命。又到焦作林场伐木,还下过小煤窑,周而复始,风雨无阻,一干就是15年。在这些日子里,尚广强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才慢慢的还清了外债……

尚广强是在无数好心人的帮助下一步步走过来的,那时候他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回报乡亲们和无数好心人的滴水之恩。

二、回乡创业目的只有一个:不让父老乡亲再过苦日子

1994年,在外奔波拼搏多年后,尚广强小有积蓄。当他看到乡亲们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时,决定要在家乡创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让大家早点过上好日子。

这年春天,他揣着自己的全部家当和十多万元钱,在老家租了3.6亩土地,建立起了“原阳县宏达胶合板厂”。建厂之初,仅有十几间低矮的石棉瓦棚,24名工人,一台陈旧的6层热压机,设备落后,产品单一,资金紧张,以收树疙瘩为主要原材料。尚广强在极度艰难中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创业的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厂里刚刚有一点盈余,尚广强就开始帮助那些最困难的贫困户。逢年过节,村上的一些孤寡老人都会收到他送去的大米、蔬菜等生活物品,无论是村上有病无钱医治的家庭、孤寡老人还是周边的贫困户,他都主动给予救济。谁家孩子交不上学杂费,尚广强都会亲自把钱送到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家长手中,千叮咛万嘱咐说“再穷,咱都不能不让孩子上学,有啥困难你们跟我吱一声”。(下转第二版)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